上海建桥学院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案
周次 5 第 5 次课学时2 教案设计人宋艳华
章节名称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授课形式
理论课□√案例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使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本次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难点: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教学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可添页)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在不断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以上内容需45分钟)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发展方向。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具有重大意义。(以上内容需45分钟)
本次课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通过介绍很多历史资料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前途等。
板书设计
(可添页)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力求简洁,不把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课件上。除了文字外,还在幻灯片上插入很多图片,如时局图等,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所讲授的内容。
课外复习、预习要求及作业布置
课后阅读:《毛泽东选集》第2卷中的《新民主主义论》。
课后小结
课前我就了解到,学生在中学时代对这一章的内容在历史课上涉及到了,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就开始思考如何使学生对看似熟悉的内容感兴趣呢?我认为中学阶段更多的是向学生介绍“是什么”,而在大学阶段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的重点要放在“为什么”上,所以在这一章讲稿的设计上我就把重点放在这个上面。
讲完这一章后,我有一个设想,在本科班级因为还要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所以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本科班级应一带而过。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在近代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胜利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是随着帝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及干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国丧失完整的主权和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地位。同时,通过索取战争赔款、控制海关税收、倾销商品及垄断财政金融等手段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决不是为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阻碍中国的自主发展,防止出现一个摆脱它们控
上海建桥学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