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蒋捷词中的飞鸟意象
内容提要:蒋捷词中的飞鸟意象种类丰富,但各有不同意蕴,其中沉淀着作者深深的故国之思、身世之悲,也有表现其隐居后的悠然之情。飞鸟是蒋捷词中意象的重要表现部分,在使用技巧上,遣词巧妙,用语别致,情深意切,新奇不俗。这不仅体现作者钟爱于自然景物,以此寄托情感,也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关键词:蒋捷;词;鸟意象;意蕴;技巧;原因
南宋词人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人,为度宗咸十年(1274)末科进士。宋亡后隐居太湖竹山,元成宗大德年间,有人荐他为官,辞而不受,“抱节终生”。在词史上与王沂孙、周密、张炎齐名,为“宋末四大家”之一,被刘熙载誉为“长短句长城”。其词有“黍离之悲”,风格清新雅丽,留存《竹山词》94首,摄录下他的一生。词作中大量出现飞鸟意象,共有52首,且一首词中种类不一。这些意象都承载着作者情趣追求,体现了其个人身世际遇。
飞鸟意象的意蕴
宋亡后,蒋捷坚守民族气节,义不仕元,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以宋元易代的历史变故为背景,他写下了一系列思国、羁旅、隐居的高格之词,表现其精神风骨。
(一)家国之恨、故国之思
蒋捷生于儒香世家,为饱学之士,可惜生不逢时,未展宏图国家却遭灭亡,为彰显气节,开始了流浪生活,可国破家亡之恨无法释然,梦寐朝夕,击心索怀。在《贺新郎·秋晓》中:
“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
这是《竹山词》的第一篇,表达蒋捷亡国后,郁积心底的中年怀抱。面对大势所趋,他也只能计无此,借酒浇愁,恨自己无国无家流离失所。但他并没有把这种身不由己的国恨化为苦酒独自饮下,而是迁怒于天边的大雁,想到它们尚能南飞寻找温暖的栖息之地,漂泊的自己却没有归宿,烟雾弥漫,楚山杳渺,内心泪酒交加,悲伤地呐喊着家何处,国何处?与大雁有家可寻相比,作者无处容身的隐痛,读来令人感慨,那种强烈的故国思念也跃然纸上,余味无穷。他的《解连环·岳园牡丹》中:
“天津霁虹似昨,听鹃声度月,春又寥寞。散艳魄、飞入江南,转湖渺山茫,梦境难托。”
天津桥犹如雨后彩虹,依似昨天凌空飞跨,可是已经物是人非,故国不再。月夜里听闻杜鹃鸟鸣,知道盛世已去,春意已尽。牡丹花也随宋室飘零,如今道路渺茫,思念在梦中也难以寄托了,作者在此寓意宋朝亡国,流露出了浓重的伤悼之情。“听鹃声度月,春又寥寞”化用了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句意,暮春鹃啼,春去也。词人借杜鹃之口不仅叫出了宋灭亡之意,也叫出了自己心中积郁满腔,却无处可发的亡国之恨,思家之情。
(二)身世之悲、孤苦之情
蒋捷中进士不久,南宋衰亡,正值壮志凌云之际,遭遇国家变故,身心无所依,从此开始了长期的流浪、隐居的生活。其《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总结,表现了自己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情怀。词人中年羁旅行役,听雨于客舟中,客舟外,雨声淅淅沥沥,乌云密布,压在舟顶,西风阴冷,一只离群大雁凄厉哀鸣。面对无所适从、无力把握的命运,相比于少年时的意气风发,词人如今饱尝生活的艰辛,感叹自己游离于世界外,过着风雨飘摇的生活,像离群的孤雁,孤苦无依,
蒋捷词中的飞鸟意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