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课时1)简案
上海市松江二中殷莉莉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高一下册第6章第1节中继“化学反应有快有慢”、“化学反应速率”之后的内
容。标准对该内容的要求为:理解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上还有“颗粒大小”这一影响因素的实验。首先,对“理解”这一B级要求的认识,我们认为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科学结论,并能解释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事例或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结论调控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是从微观角度进行理论解释。本节内容蕴含的方法是控制变量,对比实验。尽管学生对“控制变量”这一方法很熟悉,但是缺乏在实验设计中的运用与体会。考虑到学生在动手实验、结论的得出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因此本节课设计为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控制变量法,完成实验探究。
探究课可能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时间调控;二是探究有效。考虑到实验研究,因此本节课不研究压强因素,标题为“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研究”。四种因素,每组研究一个因素(特定的研究对象),共同完成。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又要充分体会控制变量方法的运用。我们设计了一份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简要的实验步骤(或用图表示),以及设计了问题组帮助同学思考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此外,如何确保其他同学对该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也能有基本的认识?教学设计中注重通过学生合作、交流,着重突出两个内容:实验是怎么做的?控制变量是怎么体现的?再给同学们做一遍演示实验。同时,研究同一因素的小组相互之间补充,质疑,其他同学学习和感悟。
本节课的学科价值在于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般规律,且对化学反应的认识能从以前关注反应物与产物(量、状态等)、能量、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反应快慢的定性、定量描述到今天化学反应快慢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分别有怎样的影响,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了发展。通过实验设计,真正落实和体会了控制变量法的运用。通过小组合作,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采用同伴学习、质疑,大大提高了课堂参与度。此外,对实验研究的认识,从以往只关注实验仪器与装置、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观察与得出结论,开始意识到研究对象的选择是很重要的,而这与研究的手段或技术是不可分的。
【教学目标】
,掌握颗粒大小、温度、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
响的结论。
,通过实验设计与探究,运用控制变量法认识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 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增进对化学反应快慢的认识,体会其在实际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
:
(1)颗粒大小、温度、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
: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
【教学流程图】
引入
选择研究对象
明确研究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进行实验研究
小组汇报、展示;
组间补充、质疑、
学习和感悟
确立研究课题
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
研究
方法
研究结论(其他条件相同)
外因
浓度
Na2S2O3+2HCl→S↓+SO2+2NaCl+H2O
控对
制比
变实
量验
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增大
反应物浓度减大,反应速率增小
温度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催化剂
2H2O2→2H2O+O2↑
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
颗粒大小
CaCO3+2HCl→CaCl2+CO2↑+H2O
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颗粒越大,反应速率越小
内因
反应物性质
————
——
【作业】
、高压下进行,并使用适当的催化剂。这些反应条件对合成氨的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葡萄糖才能在空气中燃烧发生氧化反应,可是在人体里,葡萄糖在正常体温(37℃)时就可以被氧化,这是为什么?
。
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H2产生的速率
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其中t0—t1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
,压强的改变将怎样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