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水浒传》的爱国思想.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函授教育毕业论文

浅谈《水浒传》的爱国思想


专业: 汉语言文学
班级: 2008级中文本科(5)班
姓名:
学号: 2 0 0 8 2 5 2 1 0 5 1 0
指导教师:
联系电话:**********
完稿日期: 2010 年 1 月 10 日

浅谈《水浒传》的爱国思想

内容提要:
《水浒传》生动而深刻地描写和反映了北宋末年一只以宋江为领袖,众多英雄豪杰参加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此后便有许多学者把这部书定位为“反封建统治”的历史小说。但在早先的《水浒传》的书名上,曾冠有忠义二字,由此可见这部小说的思想也绝不如此简单。作者描写这次起义,不满足于一两个片段,插曲。而是企图描绘这次起义的全过程:从它的兴起`兴盛一直写到他的失败。而贯穿这始终的,便是“忠义”二字。-前半部分写“义”,后半部分写“忠”,并且把“义”统一于“忠”之下。这便是作者在这部书里所想要表现的一种思想,即封建文人的爱虏,梁山泊,宋江,爱国思想
正文:
在早先的《水浒传》的书名上曾冠有“忠义”二字。虽在后来被去掉,但为了更好理解这部百二十回的小说,就要生可理解作者在小说中极力要表现的“忠义”二字。而从深层意义上来理解这两个字。并用这两个字来理解《水浒传》,那么,《水浒传》所要表现的是基于这两个字之下的一种爱国思想。
爱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战国策西周里疾以车百乘入周章》,其上载“周君岂能无爱国哉?”它当时特指国家社稷和政权,是对上层统治者而言的,并不是现在广义上的爱国。随着它的发展,这个词的意义已经不断变大。包括了很多方面。且不论现在,就是在宋元乃至明清之际,爱虏,维持稳定及人才观等多方面的概念体系。而这诸多方面,在一部《水浒传》中的一充分的表现。因此,与其说是《水浒传》表现出的是对北宋王朝的讽刺和批判,还不如说《水浒传》极力要表现的是一种爱国的思想感情。
这部小说作为文人创作,是在吸取了长期以来的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及说书艺人底本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的。从北宋末年到明初这240多年的时间内,这个故事经过不断的发展改編,故事的主角,由一群流落江湖的“盗贼”,演化为具有正义感,有着强烈爱国精神的农民起义军,而这种蜕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异族对中原人民的压迫造成的。
在北宋建立之前,就有辽在我国北方活动。其后,西夏王朝于1038年建立。此外,还有西部的吐蕃诸部,西南的大理及南方的大越。到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对南宋形成巨大威胁的金又建立起来。这众多的政权环绕下的中原政权,必然处于一种极大的威胁的境况之中。虽然宋朝有数量庞大的军队,但是机构臃肿,朝廷冗员,军队的战斗力不强。多次对辽和西夏的战争都以失败告终,并且每年都要向辽和西夏缴纳大量的“岁币”同时朝廷被奸人把持,忌贤妒能,他们都以求和和自保为准则,并不断粉饰太平,而不能任用有才能的人组织有战斗力军队去征服辽和西夏,来维护边疆的安定。与此同时,各地农民起义蜂起,北宋统治集团以“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只顾镇压国内起义,而对外族的入侵只采取妥协的方法必然引起人民的不满。他们希望可以出现一支抗击外族侵略的力量,去边疆成其功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宋江等一伙“

浅谈《水浒传》的爱国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eryka98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8-07-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