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培训讲义
学习原理
目录
课程说明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相关资料
第一节学习方式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原型
输入输出部分
加工运算部分
存储部分
检索部分
可用知识的特征
回忆,部分取决于检索线索
控制部分
注意
学习策略
检索机制
总结
动机
成就动机的3项组成
动机的重要性
总结
第二节改善学习的办法
改善知识学习
图文并茂,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引导注意,有效筛选信息
提供树状结构信息,促进信息转化
讲解适用情况,提供回忆线索
突出重点,给予时间,避免超额学习
改善知识保持
增强熟悉程度
增强分离程度
增强然后增多逻辑连接
了解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保持新知识
知识的运用
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与学习
课程说明
课程介绍
本课程主要介绍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是教师培训课程的基础。
课程目标
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应掌握:
学习的基本过程;
知识的存储方式;
影响学习的因素;
教师的作用。
相关资料
第一节学习方式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这些知识以何种方式被学忆、运用一直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试想一下,如果学习方式已经研究透彻了,知道大脑中的信息输入、存储、检索、运算、更新的过程,应该很容易作出一种设备或程序,我们就可以速学知识,不用经过漫长的学习生涯。美梦一样!
虽然多年的研究与梦想中的目标相距遥远,但仍然颇有成绩,近来最具说服力的学习方式理论--信息加工理论,能够比较完善地说明各种学习现象,获得了广泛认同。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原型
信息加工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并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了很多试验研究。
这种理论的学习过程原型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很相似,有输入输出、加工运算、存储和控制四个部分。除此之外,还包括动机,我们对学习的期望。
依据上图,我们分别来说明原型的各个构成部分。
输入输出部分
在以上的原型图中,“感官登记”和“感官反映”这两块就是我们学习的输入输出部分。我们的各种感官:视、听、嗅、触觉、动作、表情等等担负着这项工作,不断接受外部世界的各种刺激,表达各种想法。
感官采集的信息,所有所见、所听、所嗅、所触的信息都会驻留几分之1秒至1秒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信息迅速被后续的信息擦除,只有小部分刺激强烈或我们有意注意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之中。
在输出时,不同情况,同一信息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熟练的内容则可以跳过有意识的信息提取过程,直接到达感官反映,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下意识”的反映。
加工运算部分
学忆、信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过程属于信息的加工运算部分。
感官登记的信息是全部的未经过滤的信息,转瞬的信息就已经内容庞杂,包括图象、声音、文字、气味等等,大脑根本无法全部进行加工运算,即使功能最强大的巨型计算机也不足以实时处理这些信息。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某种方式对这些信息加以选择,这种机制就是“注意”。被我们注意到的信息首先转入“短时记忆”中。
“短时记忆”,也叫做“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加工的阶段,类似于电脑的CPU。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暂存,保存时间为30秒左右,容量是7加减2个信息单位。以上的数值在不同人之间存在差别,但差异很小。一般的电话号码不宜超出9位,否则很难记住,就是因为它超出了保存的最大信息单位,很容易遗漏几个数字。
在短时记忆中暂存的信息经过有意识的处理,能够进入“长时记忆”阶段。这一处理过程并不象CPU以一定序列处理多线程程序的方式,而更强调优先机制。占据最多注意的内容优先处理,甚至可以轻易擦除其他的信息,独占短时记忆的全部工作空间。这可以解释废寝忘食等罔顾周围甚至自身变化的现象。
有意识的处理一般是复述、回顾、联系原有知识等等,常见方式有如下两种:
1、复述方式,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死记硬背。通过反复背诵,强化信息以便转入长时记忆。这是儿童时期学习的主要方式。
2、理解方式。提取与原有知识的联系,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在一起。这样新知识会作为原有知识的延伸、特例、总结、对立的方式被融入原有知识之中。这是成人学习的主要方式。
由于大脑处理能力有限,信息保存的时间只有30秒左右,很多信息在这里又被筛选,仅有少部分进入“长时记忆”。
存储部分
存储部
TTT培训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