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在校本课程中的实施及成效
我们认为,教育即爱的教育,开发以爱的教育为目标的校本课程,也就是为学生营造爱的大课堂,使学生懂得爱,学会爱。为此我们立足于探求营造爱的课堂的方法,思索、探究、实践、构筑培养胸怀大爱的人的办学方向和教育特色。
一、“爱的教育”在校本课程中的实施
,读懂大爱文化
课题实施主力军是教师,做好教师多方面的培训工作是课题实施的基础。“青蓝工作室”是我校多年来为教师搭建的一个成长平台。学校将这一平台规范为教师培训课程,围绕大爱课题,通过系统规划的教师培训课程,让大爱文化在老师们心中扎下了根。
(1)专题培训,明晰爱意
为保证课题都能有效开展,我校通过专家讲座、教师论坛、集中和分散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使大家更明晰课题实施的意义以及实施的方法、步骤。
(2)技能培训,提升素养
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利用每周一全体教师会前十分钟进行粉笔字普及培训;同时利用每周四下午两节课后的时间进行书法专题培训提高。硬笔书法每周都有练习任务,每月上交检查,粉笔字每周都会进行全校层面的展示。此外,我校根据金水区教育局出台的教师教学常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我校教师一日教学常规,并有布置、有落实、有反馈,这些做法都端正了教师的思想,规范了其言行。
(3)活动促进,深化爱意
胸中有爱,才能将爱传递。我校通过系列活动,将爱潜移默化到每位教师的心中。①阅读。读书能让我们静心思考,成为一个有智慧、理智的人。通过共读《爱的教育》这本书,老师们静静徜徉在爱的世界里,让爱的语言滋润老师忙碌的心,同时也让爱浸润教师的教学行为。②活动。通过组织和参加活动,老师们置身其中,让集体的大爱感召老师的行为。特别是在广播操、健美操比赛中,大家通过共同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老师们也会由此更有集体荣誉感。
,构筑大爱文化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以爱为魂,通过课程建设落实爱的教育,构建生命课堂。每个学期,“青蓝活动室”都围绕大爱课题开展三个阶段的课例研究:第一阶段,每人一节公开课;第二阶段,组内打磨一节精品课;第三阶段,学校层面展示精品课。通过深入的校本研究,教师们都在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上体现关爱和尊重。2012年,“青蓝工作室”又系统开展了以组为单位的课型研讨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在学校内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我校孙琳丽老师在讲《前后》一课时,创设了小动物赛跑的情境。课堂上,孙老师请小朋友对只得了最后一名的小蜗牛说句鼓励的话。徐雯老师通过开展《爱的教育》读书交流会,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渗透了读书方法,并以这本书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讲自己最感动的故事,畅谈读书感悟,引导学生用心去寻找爱、发现爱、感受爱的温暖。
,延伸大爱文化
(1)校本课程,爱润童心
“美德教育”校本课程是我校原有的特色课程,我们在原有基础上与当前课题整合,进行了二次开发,创编了《爱在我心》教育读本,并引进了《爱的教育》等突出“爱”的主题教育的书籍,旨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传统美德,培养关爱他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时代少年。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①规划明晰《爱在我心》教育读本目标。我们
“爱的教育”在校本课程中的实施及成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