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学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上佳市小学
姓名:赖翠花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①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了解课文大意和文章脉络。
②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书籍,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资料。
③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中字词的意思,尤其是重点字词。
二、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运用“金钥匙”中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体会并批注。
2、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句、词,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
3、体会人物的品质,感受张骞的坚韧、勇气、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4、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苦过程,了解丝绸之路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用一个短小的故事引出了丝绸之路的来历,重点讲述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了千难万险,献出毕生的精力打通了古代中国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了丝绸之路的艰难过程;之后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巨大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世界文明发展的纽带。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在百度中搜索《丝绸之路》课件及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本课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看,直接给学生视觉,听觉的冲击,加深印象。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本课及作者的文字资料,做成PPT课件给同学们演示,得到丝绸之路的感性认识。
五、教学方法
1、我设计了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资料,通过汇报交流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让学生宏观地看丝绸之路。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丝绸之路》的兴趣。教学的第二个环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图像信息刺激学生的眼、耳、脑等多种器官,通过声情并茂解说,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这样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用多种器官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对丝绸之路,有了初步的印象。
3、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我抓住文章的重点——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苦过程。辐射全文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教师为了最大限度地把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而采用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其中的最感兴趣的一方面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的段落、词句,进行品读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4、课文讲到最后部分——张骞出使西域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通过播放《丝绸之路》纪录片,通过信息技术的传递方式,让学生从一幅幅感性的画面去感受丝绸之路的作用——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让学生为丝绸之路而骄傲。
六、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通过汇报
《丝绸之路》-语文-赖翠花-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上佳市小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