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蚕姑娘》教学设计、导学案..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 2 蚕姑娘》教学设计
课题

设计者
钟山县实验小学陈梅
教材分析
《蚕姑娘》用富于儿童化的语言介绍了蚕变成蛾的过程。虽然介绍的科学知识的难度较高,但是课文语言生动,段式回环往复,句末注意押韵,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第二至五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基本相同,写了蚕成长的五个过程:“吃—睡—脱—醒—变”,写了蚕结茧前的四个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背诵。第6、7自然段蚕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蛾的情形。鉴于本地学生的成长环境,他们可能对蚕的生长过程不是很熟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视频、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
学情分析
1.《蚕姑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第二篇课文。文章用7个自然段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
,多数学生都没有养过蚕,蚕在他们生活中比较少见,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是没有生活经验的,教学前老师先让学生请教家长,欣赏相关的图片。
,这样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教学时可让学生根据本课语言的特点和构段的规律,按蚕的生长变化过程理清文章的脉络,以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把字写美观。通过朗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及互联网上图片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4次蚕眠的情况,了解蚕的成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感悟词句表达的感情,抓住段落特点指导背诵。
教法与学法
本课所包含的科学知识的难度较高,但是课文语言生动,段式回环往复,句末注意押韵,因此本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阅读和看图相结合的方法,并辅以学生的比较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读中看,在看中读,交流中体会感悟,最终达到理解的目的。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交流展示
三、自主识记,指导书写
教学具体环节
1、出示谜语:“天下一条虫”学生猜谜语。
2、讲解:我们中国,很早就养蚕了,古时候人们把它叫做“天虫”,所以“蚕”字上面是个“天”,下面是个“虫”。出示“蚕”、“姑”、“娘”的生字卡,学生认读。注意:“娘”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
3、分析字形:“姑娘”两个宇都是左右结构,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右部不同:“姑”字右部是“古”,“娘”字右部是“良”。(让学生讨论识记字形)
4、书空并在书上描红。(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5、提问质疑:
(1)说说为什么把蚕称作蚕姑娘?(蚕能够吐丝结茧,作者把“蚕”看作是一个美丽能干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
(2)蚕从卵变成蛾经历了哪些过程?
1、自读建议。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自己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2、生自读,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抽读生字词卡片。
蚕姑娘衣裳床上漂亮又白又胖
暖洋洋桑叶盖房响

《2、蚕姑娘》教学设计、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151 KB
  • 时间2018-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