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且在语文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就要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现本文结合实际情况谈一谈学生应从哪几方面着手修改作文,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修改;作文;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61-01
俗话说:“十分文章,三分考写,七分靠修改。”而新课标也提出要求,“让学生学会自我修改作文,使学生在修改作文中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提高学生自我修改能力的重要性。此外,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作文修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体现,因此,应当交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作文修改的主人。那么,学生应当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呢?其实,任何事物都有自身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作文也是如此。学生要想修改一篇作文,也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虑。不仅看作文的内容,看作文的形式,还要注意作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具体地说,学生要想修改好自己的作文,就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检查主题是否明确,材料是否充实
换句话说,就是文章在观点和材料上还有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有些同学在动笔之前尽管审清了题,考虑了文章的中心,但动笔后,往往就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了。所以,学生应先在立意上查找毛病,再修改。如一位同学在课堂上写了篇《我理解了母爱》,讲的是我的身体非常瘦弱,性格内向,母亲十分关心我,给我订了份牛奶,这样每天早晨,母亲要跑很远的路去领牛奶。并且详写了一个大风雨的早晨领回牛奶后,全身都湿了,且淋出了病,看到这情景,我感动得哭了,觉得母亲非常关心我,我理解了天下父母心。这样一个材料能自然而真实地反映“理解”母亲吗?恐怕很难。后来,他对初稿作了这样的修改:每天早晨母亲逼着我跑去领牛奶,而且风雨无阻,我委屈地哭了,心里挺难受,以为母亲不爱我。后来才明白母亲是用“牛奶+跑步”的方式来锻炼我的身体素质和内向性格,茅塞顿开,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改后,材料与主题的结合明显紧密了。其次,对文章材料的增删也要反复琢磨,反复修改。大家都知道,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原稿有二十多个例子,一删再删,只剩下三个,结果文章精炼了,把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品质表现得更突出、更鲜明了。
二、要进一步推敲结构安排是否妥当
结构就像盖房子,不精心设计,随便动工,是盖不好房子的。文章写好后,应看文章是否符合生活本身固有的规律,是否符合人物、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否符合环境、景物的构成层次,是否符合阐发道理的步骤等。在此基础上,再看文章前后部分能否联系起来,意思是否有中断和跳跃性太大的毛病。如有位同学写了篇《理发》的文章,头两段写今年到外婆家度暑假时被外婆逼着去理发的情形,第三段则写两年前在这里理发遭理发员恶骂之事。于是第三段开头写道:
“提起理发,我就不由得发怵了……”很自然地进入了回忆。回忆完后,就直接写现在去理发的事,“我小心地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理发员迎上来,客气地把我让到了座位上。”这样,中间意思就断档了,修改过程中,他补进了一句“现在怎么办?外婆的话可又不能不听”,又从回忆中转到现实,很自然衔接两个部分。推敲结构还不应该丢三落四。有篇习作《我的班主任》
中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