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切剥辅助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硕士导师: 杨向东主任医师
研究生:颜景颖 01级七年制中西医
报告内容:
选题背景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进度安排和难点分析
参考文献
选题背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and hemorrhoids ,PPH)是近年来治疗重度脱垂性痔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体现了肛肠科微创、减轻病人痛苦的发展趋势。它以肛垫下移为理论基础,但是由于肛垫下移学说也有其本身的局限,并不是痔本质的最终定论。
选题背景
PPH术主要针对内痔或伴有外痔程度较轻的患者,对于混合痔伴有严重外痔甚至肛管外翻的患者,单纯PPH手术效果往往不理想,既不能够达到使肛管修复、美观的效果,而且术后各种不适如疼痛、坠胀、潮湿等的症状较明显。这些残留外痔的存在往往又成为导致痔病复发的重要因素,有部分患者甚至在PPH术后两到三个月就复发。
选题背景
。
传统手术对外痔的处理则有明显优势:
1、切除了松弛皮肤及皮下变性增生结缔组织,剥除了皮下曲张静脉从、淤滞血栓;
2、降低PPH术后内痔的复发率;
3、减少术后肛缘水肿潮湿、疼痛、坠胀瘙痒等不适;
4、使肛门恢复美观平整,副作用小。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单纯的PPH术或单纯的外痔切剥术对混合痔的疗效都是有限的。有据于此,我们提出了外痔切剥辅助PPH术治疗混合痔的手术方式,在PPH术后对肛缘残留的外痔进行切剥处理,两者结合,相得益彰,为降低PPH术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术后不适提供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医学对痔病因的认识,主要归纳为:
饮食不节;
久坐久行,竭力负重;
便秘;
情志失调、脏腑虚弱、房劳过度等。
祖国医学对痔的认识
国内外研究现状
血管增生学说
静脉曲张学说
动脉分布学说
细菌感染学说
压力梯度学说
西医学对痔的传统认识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75年Thomson提出了“肛垫学说”,奠定了痔的现代概念基础。他认为肛垫实际上是肛管正常的解剖组织结构,是位于齿线上方一高度特化的血管性衬垫,在协助括约肌维持肛管的正常闭合以及精细控便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痔的现代概念――肛垫下移学说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94年Londer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肛垫下移学说,进一步研究否定了内痔发生的静脉曲张学说,目前肛垫下移学说为更多的学者所承认,替代了原来的看法。
痔的现代概念――肛垫下移学说
外痔切剥辅助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