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将军衔失之交臂的开国少将谢振华.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和上将军衔失之交臂的开国少将谢振华
在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中,谢振华是一个相当有代表性的人物。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金戈铁马,还是和平时期的统兵主政,他都有着不凡的履历。从漫漫长征路到镇守大西南,半个多世纪的戎马生涯写就了他辉煌的人生。尤其是他与上将军衔失之交臂,成了一段永不言痛的遗憾。
18岁的团政治委员
谢振华,原名谢振泮,1916年9月生于江西崇义一个贫农家庭。崇义县是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大革命失败后,谢振华的父亲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夏,13岁的谢振华投身当地农民暴动的洪流中。1930年4月,谢振华的父亲被反动派残酷杀害。随后,谢振华加入了红军游击队,后在崇义县少共县委任少先队队长。1931年夏秋之间,谢振华参加主力红军,进入红三军团政工干部训练队学习。结业后,他被分配到红三军团政治部青年部任青年干事兼青年训练队队长。
1933年初,谢振华调任红三军团新兵营教导员。任职期间,他不仅圆满完成了新兵营的集训任务,并负责把这批红军新战士补充到了各师、团。同年夏,谢振华进入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红军干部政治班学习,这个班后改红军大学干部政治第二队。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以及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都亲自给他们这些学员讲授过军事课和政治理论课。
1934年4月,谢振华从红军大学毕业回到红三军团。8月,他担任红五师第十四团政治委员,时年不足18周岁。翻开开国将帅们的履历可以发现,当时谢振华是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中最年轻的团政治委员。1955年授衔上将的杨勇、张爱萍、苏振华、王平其时也在红三军团担任团政治委员。
谢振华回到红三军团担任团政治委员时,恰逢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由于临时中央主要领导人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不顾敌我兵力悬殊,提出“寸土必争”“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针,导致红军主力部队损失惨重,甚至连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也丢失了。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红军的反“围剿”斗争处于日益被动的局面,要在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已不可能,中央红军只好被迫撤离。
为掩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撤离,谢振华率领第十四团参加阻击任务,在兄弟部队的协同下,经过半个月的浴血激战,顶住了六倍于己、装备优良的敌军进攻,歼敌万余人,拖住了敌人,保障了红军主力和中央领导机关的安全撤离,从而踏上了万里长征之路。11月底,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谢振华又率部随第五师顽强阻击国民党军,经过多日激战,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完成掩护中央机关渡过湘江的任务。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红军实行缩编,谢振华改任营教导员,参加了攻占娄山关、重夺遵义城等一系列战斗。后又从事红军的政治保卫工作,历任红三军团政治保卫局执行科科长、陕甘支队政治保卫局第二科科长、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第二科科长。1936年5月,谢振华调任红军大学干部科第二队政治委员。1937年1月,谢振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
33岁的军长
全面抗战爆发后,谢振华从抗日军政大学提前毕业,经组织安排到山西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人民武装部担任组织科长。不久,又奉命前往晋西地区进行扩军。至1937年底,谢振华把征来的1000余新兵从晋西带到八路军总部驻地洪洞县,与原先的总部警卫营合编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谢振华担任团政治委员。当时的八路军刚整编完毕不久,

和上将军衔失之交臂的开国少将谢振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xidong_0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