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開示
迦那卡禪師演講集
Chanmyay Sasana Yeiktha (恰密禪修中心)
55-A Kaba Aye Pagoda Road, Yangon 11601, Myanmar
Tel:(95)(1) 661-479;Fax:667-050
網址:/
E-mail:******@.mm;******@.sg
Chanmyay 是安祥的隱居處(Peaceful Hermitage)。禪修中心1977年成立,位於仰光市內,距仰光機場約15分鐘路程,住持 Janakabhivamsa Sayadaw (迦那卡西亞多,1928年生),1953年跟隨馬哈希法師習禪。。他建議行者每日5~6小時行禪,5~6小時坐禪,他警示一天五分鐘的談話可能破壞一天的專注。西亞多能講流利的英語。在離仰光市約50分鐘車程的莫比(Hmawbi),另有人供養十英畝的森林道場(),可直接前往靜修。西亞多通英語。森林道場地址:Chammyay Yeiktha, 24 Pyay Road, Shan Su Village, Hmawbhi, Tel:( 95)(1)620-321
迦那卡西亞多2000年底曾應邀到台灣舉辦禪修。他有作品十多種,由「慈蓮寺」出版一本《智慧禪》(正理依譯)、《禪修開示錄》(2003年由清淨菩薩學處出版,02-2690-9826)。
這份《禪修開示》,是根據迦那卡西亞多在澳大利亞的演講錄音帶整理而成,由台灣的德雄比丘口譯,筆錄方面曾由馬來西亞比丘智光比丘潤飾。
後續文字稿,若有需要請與度法法師(尼)連絡。su.******@msa.
713 台灣‧台南縣左鎮鄉岡林村10號慈蓮寺
Tel:(886)(6) 573-0047, 573-0105;Fax:573-0184
禪修開示-迦那卡禪師演講集共八卷
卷數
名稱
頁數
一
毘婆舍那的實修介紹
1-7
二
坐禪、行禪的注意事項
8-13
三
身心的現象的特別性質與共同性質
14-20
四
正念的訓練──
如何解脫一切身和心的痛苦
21-26
五
戒清淨、心清淨、見清淨
27-31
六
第一、二、三內觀智慧
32-39
七
四諦
40-45
八
修行四念處之七項利益
禪修問與答
46-50
一、毘婆舍那的實修介紹
毘婆舍那禪修活動,也是正念的訓練。馬哈西大禪師所教導的毘婆舍那修習的技巧,是根據佛陀開示的一部經:大念處經(Maha Satipatthana)(四念住法)提倡的。
首先我們要了解毘婆舍那這個字的意思。毘婆舍那(巴利文Vi-passana)可分為兩個字,毘(Vi)和婆舍那(Passana)。毘的意思是種種的性質,在這裏(毘)指的是身的現象和心的現象之三種共同性質:無常、苦、無我。婆舍那的意思是具有正見或是徹底了悟。當這兩個字合起來,毘婆舍那的意思是徹底了悟一切身心現象的共同性質:無常、苦、無我。唯有當我們能夠親身去直接體驗身心現象的三種共同性質,我們才算是走在毘婆舍那之道路上,也就是說能夠了悟無常、苦、無我三項性質才叫做毘婆舍那。
毘婆舍那所注重是必須經由我們直接親身的經驗,經由我們直觀的智慧去體驗、證實一切身心現象,無常、苦、無我。但是要達到親身體驗直接證悟,必須要有某種深度的定力,否則修行者無法親身體驗到身心現象的真實本質。而如何才能達到某種深度的定力呢?要達到某種深度的定力,必須正念持續不間斷一段相當的時間。比如說幾小時、半天,乃至整天,如果想要正念持續不間斷,必須勇猛精進努力修行。時時保持醒覺,注意觀察當下一切發生的身心現象,時時注意觀察當下身心狀況叫做「念」,而這樣子的念用在善的方法叫做「正念」。當修行者精進的力量強而持續,正念能夠保持相續不間斷,則定力就能越來越深,內觀覺悟力越來越敏銳,能夠透視了悟身心的真實本質,無常、苦、無我。當修行者了悟身心真實本質,心就能夠從某些部份的煩惱當中清淨出來。於是便能感受到幸福、安樂、自在。但是這還不是毘婆舍那修行法的目地,必須繼續修行一直到你能徹底了悟四諦。
四諦:第一諦,苦諦,苦的真理。第二諦,集諦,苦的原因這項真理。第三諦,滅諦,滅除苦,解脫苦的這項真理
。第四諦,道諦,達到解脫苦的道路之方法的這項真理,當你能夠徹底了悟四諦,你就是證悟了聖者的果位,你就能夠完全根除煩惱,苦的原因是煩惱,當你滅除苦的原因,一切痛苦不再生起,達到解脫一切苦的境界,這才是毘婆舍那的真正目的。要達到這項離苦得樂的目的,必須時時刻刻保持醒覺,正念觀察當下一切發生的身心現象。
在這裏我們有必要解釋奢摩他修行法,與毘婆舍那修行法二者之間的差別,如此才能夠依照正確方法修行,得到離苦
禅修开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