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月亮情结
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此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此刻,“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
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便检测飞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进军的指令。于是,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每秒10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奔去。
三名宇航员在舱内吃了晚饭。在发射后13小时30分开始平静地进入梦乡。地面站停止对他们发出指令,以免干扰他们的好梦。他们必须好好休息,因为要成功地进行登月飞行,没有良好的体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中间点,19日晚上8时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这个引力的静止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这一点上引力平衡。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人类早就有登上月球的愿望,并因此产生了很多美丽的故事。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终于把人类的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这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阅读它,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本文侧重于记叙,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可以说,吸引人是本文的突出特点。
太空中的日常生活
失重是太空中最显著也是最奇妙的环境因素。它会使人产生某些不适反应,也会使简单的操作变得非常困难。不过它也会使航天员单调艰苦的生活充满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给航天员带来一种全新的、奇妙的感受和体验。
行走
人在地球上走,而航天员在太空里飘。人进入了太空,就脱离了地球的引力(可以忽略不计),进入了一个无所谓上和下、几乎没有重力作用的世界。你可以轻松地飘来飘去,但你必须学会如何用手指的轻轻动作来控制好你的身体。比如只须用手指在舱壁上轻轻一点,你就能飘起来。如果有人用手指轻轻点你一下,你就会飞过整个机舱。你可以睡在天花板上。你必须习惯身体姿态的任何变化。你还必须对自己手、脚的位置特别小心,以免出现问题。
服装
航天器入轨后,航天员便脱掉航天服,换上工作服。他们不用穿鞋,只穿袜子。航天员的工作服一般根据飞行时间长短来准备,有专门定做的,也有在商店买来的。工作服没有固定的款式,但最常见的是连身工作服,颜色可由航天员自选。航天员的服装一般都是纯棉
中国人的月亮情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