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月亮》说课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实验小学余艳红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您们好!这里我把我执教四年级作文指导课《童年的月亮》,向大家介绍一下。
教学构思:
在中华文化中,月亮是人们表达心迹、抒情言志的精神寄托,在儿童的眼里,月亮是令人向往的,它充满着游戏色彩和神秘诱惑。这种神奇恰恰在童谣童诗中得到了完整的建构。我们在很小的时候,跟着村里的小伙伴追着月亮唱: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提花篓……自己做母亲的时候,抱着孩子望着月亮教说话:大月亮,细月亮,哥哥起来学木匠……童谣是儿童最质朴、最自然的声音,月亮童谣陪伴着每一个孩子走了一段童年的路。所以在十来岁的学生处于刚刚“小大人”的时期,心中渴慕着长大,渴慕着“挣脱”成长的“羁绊’。引导学生编月亮童谣,他们的语言编制出的月亮世界,其实就是心灵的反映。这些语言的朴素自然,自由大胆、狂欢想象,让我们看到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孩子们沉浸在童谣的创作世界,月亮、月亮文化,在儿童的语言中得到了永恒。我选择用四年级的学生上这堂课,是根据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想象,培养他们的语感,使学生的语言在童诗童谣中得到再现、升华。
在构思这堂课的时候,我想把它上成一堂纯语文的学习课。因此,从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到课件的安排利用,我去掉了原来准备好了的热闹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只选用了几张学时学习语文的课堂接近,我想,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只要学生被调动了积极性,这应当是一堂纯语文课。
教学过程:
一、词语引路,把学生带进童年与月亮的视觉天空。
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几组词语,让学生朗读,朗读的时候还要想一想:这些词语都和什么有关?在朗读中,学生的思维被带到的月下。圆圆的月亮,嫦娥的月亮,李白的月亮,阿炳的月亮,诗歌的月亮,音乐的月亮……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走进了月亮的世界,走进了神话的世界,那一轮明月,悄悄爬上了孩子的心头。
二、教师吟诵,把学生带进诗歌与月亮的文学世界。
从古到今,从童年到老年,月亮是人类不变的朋友。因为月亮,我们的夜晚更加迷人;因为月亮,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在老师诗一般的语言中,再次拉近了月亮和我们的距离。接下来,我用自己多年来对月亮独到的情怀,诵读了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春江花月夜》(节选)。在轻柔舒缓的音乐中,春月,春江,春花,春夜,一一再现,境界幽美,令人陶醉。老师的示范引路,令学生也有了一种渴望表达的心境,他们竞相背诵关于月亮的诗句,十分踊跃。接下来,我话锋一转,提出让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天上的月亮有几个?有学生说只有一个,有学生却说有无数个。为什么有无数个呢?每个人对月亮的感受不一样,所看到的月亮也就不一样,又多少人就有多少月亮;月亮映照在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景物不一样,有多少山川河流,就有多少个不同的月亮,所以月亮有无数个。学生这样的回答,真是令我惊喜又欣慰,显然,他用童心感受天上的月亮来到了人间。使他们自然轻松地走进诗歌的课堂。在说说心目中月亮是什么样的时候,在回答有几个月亮的时候,学生的表达自由轻松,精彩纷呈。
三、趣味诵读,引导学生感受童诗童谣的天真和韵律。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与月亮有关的童谣,手里拿着老师提供的诗谣,学生朗朗上口,一遍遍体味童诗童谣的趣味与韵律。接下来,让学生在读中讨论童诗童谣有哪些特点,学生讨论出
“押韵顺
童年的月亮说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