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规划
(2017-2021年)
目录
前言 3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3
(一)发展现状 3
(二)发展形势 7
二、总体要求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发展原则 10
(三)发展目标 12
三、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14
(一)强化产业衔接,构建新型纺织服装产业供需链 14
(二)推进产业集群,构筑现代纺织服装产业空间链 20
(三)增强创新手段,提升多维纺织服装产业价值链 24
(四)健全服务体系,搭建高效纺织服装产业服务链 32
四、保障措施 38
(一)优化市场发展环境 38
(二)强化产业政策引导 39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39
(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40
(五)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40
附件:枣庄市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表 42
前言
纺织服装产业是枣庄市工业经济中的重点行业,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枣庄市纺织服装产业覆盖了化纤、纺织、印染、服装、家纺及产业用纺织品等多个行业,对枣庄市的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惠及民生、社会稳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构筑新格局、再上新台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集聚,促进枣庄市纺织服装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围绕枣庄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工业创新转型提档升级的意见”的战略部署,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国制造2025》、《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5-2020年)》、《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5-2020年)》等原则和要求,特编制《枣庄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规划(2017-2021年)》。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1)行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全市形成了以差别化纺纱、针织服装、牛仔服装产品为主导,产业用纺织品、家纺等相关产业共同升级提档的良好格局。截至到2015年底,全市纺织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4家(
其中纺织企业56家、服装企业98家);,%;,同比增长23%,%以上;,%;,%;,,。
(2)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十二五”期间,全市形成了以枣庄经济开发区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分别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山东省纺织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针织服装名城”、“中国针织文化衫创新基地”和“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市中区税郭镇纺织工业园形成了从纺纱、织布、印染到服装加工等较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台儿庄区工业园已有海扬王朝、青纺联(枣庄)和联润新材料三家大型纺织服装企业落户,技术装备、产品档次均居,已成为台儿庄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峄城区工业园聚集了2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已成为园区内的主要产业。
(3)规模企业逐步增加。“十二五”期间,通过深化改革、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政府政策扶持等措施,全市初步形成了一批生产规模合理、产品档次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区域龙头骨干企业。2015年底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已有18家。其中:万泰创业、海扬集团、海之杰等三家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已超过5亿元,利税总额、出口创汇均在3000万元和3000万美元以上,其中海之杰2015年出口创汇额达到了11211万美元,成为全市第一家出口创汇过亿美元的企业
。海扬王朝生产的中高档牛仔布系列产品产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五位,产品档次居全国同行业第三位。
(4)技术进步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高新技术在全市纺织服装产业的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各种新型纺纱、织造、染整、非织造及服装等加工技术正逐步推广。全市纺织服装行业已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个,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名牌3个,省级驰名商标1个。每年都有一批具有的新产品问世并投向市场,全行业每年研制开发的新产品、新品种数都在300个以上,全行业新产品产值率超过30%。联润新材料生产的新型纤维纱线全部用于高档服装面料的织造,公司被命名为国家纺织新材料纱线产品开发基地,其“利用人造纤维生产140支以上超高支纱生产技术”项目荣获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二等奖。
(5)装备水平稳固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市纺织服装行业先进设备比重占到40%以上,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水平60%以上达到,企业初步推广使用清梳联、无接头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全自动大圆机等先进设备,
枣庄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