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泉州市城东中学蔡绿艳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第四节《酸、碱、盐的应用》的第二课时,是酸碱盐知识的一个延伸和拓展,涉及的内容包括常见化学肥料的分类,与农家肥相比较的优缺点,铵态氮肥的检验和施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拓展了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学习过程中既复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又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所教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镇,极少数来自农村,对化肥知识知之甚少,很多学生只知道提高农作物产量要施用化肥,对化肥名称、施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都不了解。学生刚学完酸碱盐的知识,又要学习铵态氮肥的检验,要从原理上真正理解检验方法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三、教学设计思想
这节课除了介绍课本中涉及的化学肥料的分类,与农家肥相比较的优缺点,铵态氮肥的检验和施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外,还补充了化肥对农业增产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实例介绍氮、磷、钾肥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展现化学的价值。同时,讲解了使用化学肥料所带来的问题——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肥料为农业增产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化肥如果使用不当会带来负面影响,从中学习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思维方法,不仅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已经解决的问题,还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另外还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实物、启发引导、实验探究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益。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
(3)知道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
(1)通过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氮肥、磷肥、钾肥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学会运用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事物的方法;
(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和体验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1)通过对化肥“利弊”的思考,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到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了解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化学发展中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化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
铵态氮肥的检验;
教学难点:铵态氮肥的检验;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多媒体
药品:氨水、氯化铵、碳酸氢铵、硫酸铵、硝酸铵、硝酸钠、尿素、磷矿粉、磷酸钙、硫酸钾、碳酸钾、硝酸钾、磷酸二氢铵
学生收集:化肥样品、化肥包装袋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min
【展示】农作物因缺少肥料收成不好和肥料充足获得大丰收的对比图片。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多了,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大。我们国家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可以说化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施用化学肥料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能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今天
化学肥料教学设计——城东中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