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涌组工调研文章:
保持党政领导干部从政心理健康
的对策思考
大涌镇党委贺晖
对党政领导干部个人而言,保持自身从政心理健康是良好执政能力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对社会而言,保持党政领导干部从政心理健康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和维持社会正常秩序的重要保证。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党政领导干部面临的任务异常艰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保持党政领导干部的从政心理健康不仅仅是领导干部个人发展的需要,而是关系到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课题,也是党的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保持党政领导干部从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保持党政领导干部的从政心理健康,是提高党政领导干部个体的德才素质和执政能力的需要。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是其德才素质的基础,是其领导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领导干部的个人修炼、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以及对个人进退得失的态度,决定着他的工作价值观、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和工作绩效。面对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境界、心胸和能力。不具备这一点,就难以保证自己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就难以取得工作绩效,就难以赢得群众信任,进而影响到自己的执政能力。
其次,保持党政领导干部的从政心理健康,是培养一支心理和谐、健康向上的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的需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从总体上看,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的心理是健康的,但也要看到,确有少数党政领导干部因心理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过大而出现焦虑、浮躁、狭隘、攀比、心理失衡、虚伪、贪恋、抑郁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为此,中组部明确提出:“要重视和关心干部的心理健康。要把对干部心理素质的考察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把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作为衡量干部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把心理建设、心理卫生引入我们的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再次,保持党政领导干部的从政心理健康,是引导社会心态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需要。内心的和谐、良好的心态,不仅是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和重要特征之一。党政领导干部是社会管理者阶层,他们的心理和谐与广大群众的心理和谐有着密切关系。党政领导干部如果具备阳光心态和崇高人格,在施政时就会做到亲民、爱民、为民,真正当好人民的公仆,就会事事处处作表率,对社会心态产生积极的引领、感召和凝聚作用,进而带动起和谐向上的社会风气。如果领导者的心理不和谐、心态不健康,急功近利,颐指气使,不抚慰民情,不体察民苦,就会给群众造成心理伤害和利益的损失,就会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和过激行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影响党政领导干部从政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当前影响党政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中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一)从主观上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理想缺失、信念动摇。党政领导干部从政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最主要的就是个人理想信念的缺失与弱化。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党政领导干部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的重要法宝。可时下我们个别党政领导干部受当今社会上流行的不良政风和世俗偏见的消极影响,进取意识弱化、
大涌组工调研文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