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
全区早稻插秧已基本结束,目前已进入田间管理关键时期。由于今年早稻播种育秧期间受冷空气南下的影响,桂北、桂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低温冷害或连续的阴雨天气,桂南大部出现少见的大范围“倒春寒”天气,对早稻适时播种及生长不利,大部分地区早稻禾苗长势较弱,分蘖迟、分蘖少。农情统计显示,今年早稻一、二类禾苗所占比例同比略有下降。同时,据自治区植保总站预测,今年上半年我区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为此,必须切实抓好以促穗防病虫抗灾为主的田间管理,通过田间管理来弥补前期天气的不利影响,确保今年早稻以及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
为此,根据我区的实际,早稻田间管理主要抓好以下技术环节:
1、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早进行施肥管理。充分利用近期的好天气,早施肥、早管理、促进早分蘖、早生快发,尽快够苗。补施追施肥料,尽量一餐饱,促进禾苗分蘖,加快生长发育,力争正常成熟,保证晚稻及时播插,抢上季节。
对迟抛插、禾苗长势弱、肥力不足的稻田,应亩补施尿素5-6公斤,氯化钾4-5公斤,或亩施三元复合肥6-8公斤,以利于增蘖保蘖,促进禾苗平衡生产。对目前已经进入幼穗分化的稻田,要抓紧施好促花保花肥,力争大穗,并以钾肥为主,对生长较差的禾苗,应增施尿素3-4公斤,促进幼穗发育,增加颖花数。
针对今年超级稻和优质稻面积较多的特点,要注意增施钾肥,以增强禾苗抗倒伏能力。而免耕田施肥要注意少吃多餐,减少肥料的浪费,促进扎根立苗分蘖。
早稻抽穗后要根外追肥,分别于始穗和灌浆期,每亩每次用磷酸二氢钾100-150克加尿素0。3-0。5公斤,兑水50公斤喷施,确保有足够的养分供应谷粒充实,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2、在水分管理上,要特别强调浅水灌溉,要通过浅水灌溉来增加光照,升高水温和土温,加速肥料的分解,提高根系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促进秧苗分蘖。遇大雨时应在雨后及时排水,以免影响分蘖。进入5月份,雨季开始,田间供水充足,难度最大的是晒田技术。各地要对雨情、旱情做好预测以便搞好晒田工作。坚持做到分蘖苗数达到计划苗数80%时即可排水露晒田。晒田初期以露苗为主,不可晒得过重,晒几天应回水1—2天,再排水晒田,晒到田面起裂,叶尖直立,叶色明显转赤即可回水。后期干湿交替,不要断水过早,以免影响产量和米质。
3、病虫害的防治上,针对今年早稻病虫害有大面积发生的严峻形势,各级农业部门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及早制定防治预案和方案,加强病虫监测预报,组织和协调各部门配合开展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工作。
要明确主攻对象,打好关键防治战役。要抓住重大病虫和防治重点区域:水稻螟虫(以三化螟为主)主要是桂东北、桂中、桂东南大部县及右江河谷的部分县;稻飞虱主要是桂东北、桂东南的大部及桂中、桂西北的部分稻区;稻纵卷叶螟主要是桂东北、桂东南、桂西北的部分稻区,百色、南宁等市的部分稻区;稻纹枯病以桂林、玉林、贺州、南宁、贵港等几个粮食主产区及沿海稻区;稻瘟病主要是桂东北、桂东南及右江河谷的历史性发生区及种植感病品种较多的稻区。同时,要切实组织实施好早稻中后期两大关键防治战役。一是以防治第三代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为主,兼治纹枯病、三化螟战役;二是历史性稻瘟病发生区主治稻瘟病,兼治稻飞虱、纹枯病战役。同时还要注意抓好面上突发性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分类指导农民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轻病虫为害损失。首先要抓好水稻健身控害栽培、科学管水合理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适时露晒田,干湿抽穗,防止早衰倒伏,增强抗病虫能力,防止或减轻病虫的发生等。其次,大力推广使用高效、对口、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达标防治,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尤其是抽穗后不能用高毒农药,以减少农药在稻米中的残留,提高稻米的卫生品质。指导农民掌握适期施药,采取一药多治,轮换使用,病虫兼治的做法,正确运用施药技术,施足药量水量,均匀施药,以确保应有的防治效果。在防治用药上,防治稻瘟病宜选用丰登、春蕾霉素、三环唑;防治稻纹枯病宜选用井岗霉素、爱苗、纹枯净;防治稻飞虱宜选用吡虫啉(大功臣、蚜虱净)、噻嗪酮(扑虱灵)、敌敌畏+叶蝉散(或毒死蜱)等;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宜选用抗虫灵或杀虫双(杀虫单)+敌敌畏、三唑磷、氟虫腈等。在防治时期上,稻飞虱宜在若虫数量激增或出现短翅型成虫时进行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应在幼虫三龄期前进行,重点保护功能叶;第二代三化螟应在大胎破口始穗期进行,稻穗瘟应在大胎破肚和齐穗期分别进行,纹枯病在分蘖至孕穗期进行。第三,因地制宜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在三化螟(台湾稻螟、二化螟)成虫期进行诱杀防治,保护自然天敌,充分发挥自然抑制因素的控害作用,以确保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早稻抛插季节推迟将对晚稻生产产生严重影响。如不引起重视,不采取特别的应对措施,极易造成晚造
TPM培训材料--全面设备保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