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怎么看》观后感
——怎么看分配不公
在物质生活提升的情况下,民众的精神需求在的提升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从生活热点问题的困惑中摆脱出来。而《七个怎么看》联系了当今经济社会的新形式,针对了怎么看我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等七个社会热点问题,给出了深入浅出和有说服力的回答,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这不禁让我们对当今社会的现状进行思考、探究。尤其是“怎么看分配不公”这个问题,是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问题,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新中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曾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人们之间收入差距不大,但趋于绝对的平均主义,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改革开放后,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适合现阶段国情,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
但也要看到,在人们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分配不公的现象,许多群众对此反映比较强烈。
比如,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07年,%,,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
比如,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据统计,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尽管这里面有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我国劳动报酬占比是呈逐年下降趋势。有学者认为,当前初次分配中“强资本、弱劳动”趋势不断强化,劳动在各种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比如,垄断行业收入畸高。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而易举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而这些过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绩并不相符。
再比如,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如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一些行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涨价;一些行业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出场费等。这些被称之为“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的部分,往往难以统计,也难以纳入收入调节范围。
还比如,违反分配政策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地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不及时,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不相符。一些企业不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不按规定给工人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随意压低、克扣工人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久治不绝。
劳动产品分配始终是当政者所关心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所在,而分配不公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权力寻租以权谋私、非法所得,形成分配不公。当前,最为人民痛恨的是权钱交易,贪污腐败所带来的灰色财富。过去主要表现在利用“双轨价差牟利”,利用要素市场化进行“寻租”,现在更多的表现在土地批租转让和资金信贷领域的腐败现象。中国的土地属国家所有,在实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之前,并不能给土地的使用者带来任何直接收益,只是在实行土地出让制度之后,少数人通过协议的方式取得大片土地,或者通过国有企业的改制,变相取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然后再
七个怎么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