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教学反思
浠水县竹瓦高中李玲玲
力学部分是整个物理教学中的中心环节,也是学好物理知识的关键部分。而本节《力的合成》重点介绍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个定则是矢量运算的工具,故本节内容在力学部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刚刚升上高一的学生来说本节确实是一大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掌握这一重要章节,将是本节课的首要目的所在。
演示:
引入两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渗透等效替代思想,即分力和合力虽然不同时作用在物体上,但可以相互替代。得出合力与分力概念。
举例强化:(1)几条狗拉雪橇和一条狗拉雪橇
(2)几个人打夯和用打桩机打紧地基
(3)拉纤时,同样的船,同样的水流,可由一个大力士拉,可由一个大力士拉,可由两个人拉,也可由多个人拉…….
力的合成:求合力的过程
再次强调作用效果相同,可以等效替代,并引入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概念。
——平行四边行定则
(1)引导猜想
利用“思考与讨论”栏目,让学生阅读并猜想:合力和分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合力大小是等于两分力的代数和吗?
演示实验: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重物悬空静止,记录读数F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重物悬空静止,记录读数F1,F2
改变角度,多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重物,记录读数F1,F2。将数据填入表格。
实验次数
1
2
3
F1 (N)
F2 (N)
引导学生总结:合力和分力运算不是简单的代数和运算,还和分力的方向有关。
(2)学生探究
器材准备:橡皮条,轻质圆环,弹簧测力计(两只),图钉,白纸,方木板,刻度尺,量角器等。
探究之前,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怎样保证合力和分力的等效行?力的大小和方向怎样确定?怎样把力在白纸上表达出来?学生经过相互补充和完善,形成探究方案。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点拨。
当力的图示做好后,让学生猜想:F1,F2与F可能存在的关系?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将F的箭头端分别与F1,F2箭头端用虚线连接。
展示结果,教师总结得出平行四边行定则。
例题比较简单,要求学生用作图法和计算法两种方法求合力。
用作图法时,要求作图规范准确,取同一个标度,实线虚线要分清。用计算法时,要先作出示意图,再计算。
。在上课之前我仔细的阅读了课程标准,知道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力的等效性来理解合力和分力,初步体会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通过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行定则。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的过程。难点是引导学生对探究方案的设计。
。这
《力的合成》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