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人”事件频发城市如何应对“狗祸”?
本刊讯(记者强勇文兴亮报道)哈尔滨市7月初发生了一起犬类伤人恶性事件。在哈尔滨市道外区黎华小区,3条凶猛的藏獒从未上锁的铁门内蹿出,将市民唐晓明小腿肚上的肉撕掉吞食,并咬伤另外5名市民。
在狗咬人事件发生后,城市限制养犬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线,如何根治狗咬人事件成为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狗咬人”屡见不鲜成为城市公害
据伤势较重的唐晓明介绍,今年他与父亲及工友在黎华小区一栋居民楼干活。事发当日,他正准备去后院上厕所,突然发现几条藏獒向他冲来,他转身就跑但还是被藏獒扑倒在地,小腿、手臂、头部和颈部都被咬伤,其中小腿伤势最严重,有两处肌肉裂伤。若不是随后赶到的父亲将藏獒赶走,他的命可能都保不住。
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记者见到了另一伤者孙建平,他是第三个遭到藏獒袭击的市民。据他介绍,当时藏獒本已被主人拽回院内,可是又很快蹿了出来,将他的胳膊和大腿咬伤。随后又有3名市民被袭击。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时在黎华小区广场上锻炼的市民比较多,蹿出来的藏獒吓坏了大家。这几条藏獒在这一带很有名,市民都知道它们被养在附近一个小楼的后院里。
“狗问题”沸沸扬扬,已逐渐成为社会公害。哈尔滨市疾控中心提供的数字显示,今年1月至6月,在该中心注射狂犬疫苗的市民共有5124人,仅6月份一个月就有1297人,平均每天有43名市民被狗咬伤。据医生介绍,近期哈尔滨市天气燥热,犬类情绪暴躁,容易失控,是最近狗咬人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
养“狗”成患,
是狗之过还是人之过?
时下,养狗的家庭和个人越来越多,其中很多养犬者的目的是为了排解寂寞,寻求寄托。曾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市民王女士表示,退休后自己赋闲在家,孩子毕业后又在外地工作,养狗就是为了给自己找个伴,平时感觉孤单了还可以和狗“聊聊天”。
73岁的乔大爷语出惊人,他说“狗就是我的儿子”。自从老伴去世、儿子出国后,他就与爱犬“妞妞”相依为命,无论去哪儿做什么他都会把“妞妞”带上,否则心里面就会很空。刚参加工作的刘薇薇说,她养狗不是因为寂寞,而是本身就喜欢小动物,与“狗狗”在一起时整个人就会很放松,她很喜欢这种感觉。刘薇薇同时表示,自己的“狗狗”娇小可爱,不可能也没有能力伤人。
但很多市民反映,城市里狗咬人的新闻不断,已严重威胁到市民的人身安全,必须尽快制止“狗祸”。家住安埠小区的孙女士说,晚上外出散步经常能看见有小区居民领着半人高的大狗遛弯,这些狗大多在家憋了一天,出来后上蹿下跳,旁边的人都很害怕,难以安心散步和活动。
在学校任教的市民王晓领说,没有人养狗是为了让狗去咬人,但狗咬人事件又时有发生,这说明责任在于人而非动物。她身边就有一些人赶时尚,别人养狗我也养,流行什么养什么,等新鲜感一过就随便送人或者遗弃。狗可以无知但养狗人必须懂规矩,不能只图自己喜好而不管他人安全。
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程遥表示,市民有养狗的自由,但其他人也有不受你养狗干扰的权利。治理狗患,不是简单地“打狗”,除加强法律制约外,关键还在于引导市民提高素质,增强公德意识,文明养狗,看护好狗。要充分意识到权利与责任的对等,考虑不养犬人的利益。
治理“狗祸”呼唤法律“打狗棒”
对“狗问题”的无奈,同时折射出城市对养犬监管的“轻视”和疏漏。目前,哈尔滨市等国内一些
“狗咬人”事件频发 城市如何应对“狗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