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课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doc浅谈政治课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 :A :1672-1578(2010)07-0069-01
:问题意识是个体思维灵活性和深刻性的体现,也是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体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应该是当前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问题意识
当今时代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活动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何为问题意识呢?问题意识就是指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心理状态并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的“催化剂”或“发动机”。因此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就应该积极寻找对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创设“问”的机会,使学生敢“问”
要使学生敢于提问“问题”,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问的机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留出提问“问题”的时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爱问问题,而有的学生却从不愿问。究竟原因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几乎没有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机会。根据政治课学科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研究式教学,废止注入式教学,改造牵引式教学。课堂上不给学生太多的限制,给他们留出充足的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另外,还可以让每个学生备一个问题本,随身携带,及时记下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加以分析,并在班级中评选出“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调动学生问“问题”的积极性。
2精心设疑,给学生留出提问“问题”的空间。
教师精心设疑,制造“愤”,“悱”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问“问题”的欲望,促使学生为“问题”而悬,为“问题”而问,为“问题”而学,为“问题”而创。在政治课教学中,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设疑的方法:①在课题上直接设疑。②在新旧知识联系上设疑。③在比较中设疑。④从学生片面认识或模糊概念上设疑等。
总之,教师在设疑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以及教材的内容,做到难易适度,层次清晰,方法灵活,形式新颖,目的明确,富有启发性。
3消除胆怯、懒得问的思想,让学生敢问。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就是权威,有师道尊严学生只能循规蹈矩,机械模仿,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赖问”,或者不敢问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改变教学模式,深挖教材,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和欲望。变“师道尊严”、“教师权威”为“师生平等”、“以诚相待”、“共同合作”,锻炼学生“问”的勇气,并在课堂上及时表扬那些敢提问的学生,以便带动更多的学生大胆发言和提问。
二、教给学生“问”的方法,使学生善“问”
要使学生善问,教师首先就要把课堂提问的时间和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要交给学生问的方法,使学生善问,使问题有价值。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某些事件、某些人的行为,让学生比一比、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从而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观察、在比较中思考、在比较中提出有创见的问题,在比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四维的发展。
2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揭示知识的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