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冰山理论”化解幼儿负面情绪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把“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作为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要求各个领域的教育都能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近年来幼教领域对情绪教育也很关注,因此,本文将从心理角度对幼儿的负面情绪做一点探讨。
关键词幼儿负面情绪调节
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而在此时期的幼儿自控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而这些情绪直接控制着幼儿的行为。陶行知先生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只有理解了孩子的负面情绪,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的成长!
1负面情绪的表现
案例:在今天的美术活动中,丁丁画了一幅很漂亮的画,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她很骄傲地将作品展示给她身边的小朋友看。这时,我却注意到佳佳并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她一把抢过丁丁的画扔到地上狠狠地踩了上去。丁丁“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案例中,丁丁原本因为得到认同觉得很高兴,可是这幅让她高兴的画却被佳佳踩在脚底弄脏了,于是产生负面情绪
――她哭了。而佳佳选择将画扔在地上踩,这也同样是由负面的情绪引起的。
有研究者表明,生气和伤心是儿童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负面情绪反应。那么此时,作为教师的你会怎么做呢?(1)安慰丁丁“乖,别哭,没事的,老师跟你一起再画一幅。”(2)批评佳佳“你把人家的画都弄脏了,一点都不懂事!我会把你今天的行为告诉家长。”(3)不耐烦,“别哭了,就一张画有什么好哭的,一点都不勇敢!”
2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
萨提亚冰山图描述的是:处于冰山最上方的是人的外在表现行为,它只占整座冰山的极小一部分,在它的下面有感受(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悲伤)、观点(信念、假设、预设立场、主观现实、认知)、期待(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来自他人的)、渴望(被爱、可爱的、被接纳的、被认同、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自由)和自我(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
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能力,缺乏自信心,特别渴望得到来自外界(特别是教师)的正面评价,以此来树立信心。但是这种认同感一旦被破坏,幼儿就会产生恐惧、自卑和悲伤的情绪,而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受情绪支配的作用还很大,哭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形式,就如案例中丁丁的表现。
而对于佳佳的做法也是同样有理可循的。对小班幼儿来说,他们还未完全摆脱以自我为中心,要强,易嫉妒。虽然这时候他们已经初步产生了调节情绪的意识,但不稳定,容易冲动。经过后来的询问,我了解到佳佳之所以选择破坏丁丁的画,是因为自己没有受到老师的表扬,感觉自己没有被他人认同,内心觉得生气,就用行为动作来发泄,实际上她并不知道?@种行为的后果。
3应对幼儿负面情绪的方法
了解了幼儿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应对了。萨提亚冰山理论的一种应用办法是可以把事情的根源问题依次写在7张纸上,然后像走楼梯一样一个一个地解决,最后回到自我。对孩子来说,这样的解决方法太抽象,我把它简化整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1)肯定幼儿情绪,认同他的心情。(2)分享事件,理解幼儿的行为。(3)阐述观点。我们可以为幼儿预设场景,引导他们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考虑,“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想?”让幼儿产生对主观现实的认知。(4)期待。通过
利用“冰山理论”化解幼儿负面情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