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两系杂交稻制种技术.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两系杂交稻制种技术
(.lunso-special-character: line-break">
两系杂交稻由于母本为一系两用,简化了繁殖、制种程序,扩大了繁殖田、制种田和杂交稻生产田的比例,降低了杂交稻种子生产成本,但在制种环节中还有一些技术问题制约着两系杂交稻的发展。水稻两系种子生产是一项技术强、环节多、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工作,质量意识必须始终贯穿于整个亲本繁殖、大田生产和精选加工过程中,切实加强对两系制种的全程质量监控,严格按杂交水稻制种操作程序进行生产,按《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3543-1~6-1995)和《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1996)对种子进行检测,实施质量规范化管理,才能使两系杂交稻种子质量稳步提高。现将两系杂交稻制种技术简述如下。
1做好产前控制

选用优质亲本是提高种子质量的前提,亲本种子纯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杂交稻种子的质量和产量。选用高纯度亲本种子,可以避免田间因大量去杂耗工、耗时,降低产量,更重要的是防止杂株间相互窜粉,危害杂种后代。用于制种的亲本纯度,%,%。在选用优质亲本的同时,更要注意对亲本的提纯复壮,防止由于反复使用同一种源而出现“杂而不优”的现象[1]。尤其是两系母本的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一般属多基因性状,随着繁殖世代的递增,群体内产生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高的个体,并且在群体内的比例逐代扩大,导致群体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向上漂移。因此,必须严格选用按光敏不育系提纯和原种生产程序及方法生产出来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原种种子。

生产基地的好坏是决定种子质量和产量高低的首要条件,杂交制种主要靠有效地提高异交率获得产量,其与栽培条件、土壤结构和气候条件(温、光、水、风等)有密切关系。理想的生产基地要求隔离条件优越,土壤性状良好,排灌系统完善,气候条件适宜,基础设施配套(如晒场、仓库、烘干机、精选机等),还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技术队伍。同一品种最好能集中连片,以利于隔离和技术指导。为了防止窜粉,必须严格搞好制种隔离。一般可采用空间隔离或时间隔离,空间隔离要求与同类作物之间的间隔在200 m以上,而时间隔离则是利用同类作物抽穗期错开,使花期间隔20 d以上,从而达到隔离的目的。规划隔离时必须实地考察,做好记录,在移栽父本时要严格监督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隔离区及时纠正[2]。

两系制种栽培技术与三系制种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因两系母本的育性是随光、温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的。因此,在栽培管理上要保证母本群体的一致性,主茎和分蘖穗进入育性转换敏感期的差距要小;栽培上要求适当增加栽插密度,以增加基本苗,培育整齐度高的多穗型母本群体;在母本达到预期穗数时要及时晒田,晒田程度一定要达到促根、壮秆、控制后发高位小分蘖穗的要求,以免出现后发小分蘖穗自交结实的现象。
2强化生产过程

不育系是光、温敏核不育类型,在安排制种的季节、时段上,除要像三系制种那样,还要考虑到2个安全期的气候条件。一是育性转换安全期。它直接影响到制种的纯度,决定制种的成败。要求在幼穗分化
Ⅳ~Ⅵ期(抽穗前7~20 d)日平均气温不得连续3 d低于24 ℃,最低气温不得低于20 ℃,确保不育

两系杂交稻制种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51 KB
  • 时间20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