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构成及管理特征
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构成
1. 支薪的工作人员
(1)执行总裁:负责组织具体运作与管理的
(2)主管财务、营销、筹款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3)一般的行政雇员
(4)来自组织外部的临时雇员:独立签约人
2. 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
根据工作性质划分
(1)管理型志愿者:即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或董事
会成员,属于组织的领导层,参与组
织的决策和治理;
(2)日常型志愿者:同组织的支薪雇员一样参与
组织的日常工作,并承担一定的职
责,包括策划、管理、协调等;
(3)三是项目型志愿者:主要参加各种项目或活
动,一旦项目或活动结束,志愿服务
也告一段落。
由于非营利组织在服务领域、运行方式及生存环境等方面
的差异,上述两类人员在不同非营利组织中的构成是不同的。
比尔·盖茨基金会:不需要志愿者;全部成员为支薪员工
国际透明组织:较少使用志愿者
红十字会:相当倚赖志愿者
国际灾难志工组织:成员全是志愿者
一般而言,在从事社会发展、市民倡导、环境保护、基金运作的专业性组织中,支薪员工的构成比例较高,志愿者较少;而在一些专门提供慈善救助、灾难救助、会员服务的慈善、宗教团体中,志愿者参与所占的比重较大,支薪员工较少。
然而,不管支薪员工与志愿人员的具体比例如何,第三部门的这种特殊的人员构成方式,既为公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供了平台和渠道,也为非营利组织自身挖掘人力资源,发挥自己在建立公民秩序、维护社会公正方面的作用,降低了社会投入和经济成本。
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以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管理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对非营利组织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激励等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和。
(1)在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上更强调价值体系和使命感的作用
(2)强调人力资源管理与责信度管理相结合
责信度的伦理守则为:无私的社会承诺、恪遵法律规章、道德承诺、公益使命优先、尊重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包容社会的多元性并维护社会公平、开诚布公、慎用社会资源
(3)强调员工在组织内的发展
多元化的人员激励机制
1. “经济人假设”
2. 借鉴商业组织的人员管理方式
3. 精神与物质激励的结合
志愿者管理
志工,义工
1. 志愿者人力资源规划
(1)分析使用志愿者的可能性
(2)进行志愿者工作分析
通过分析界定任务中每一项工作的必要性,并决定志愿者工作间的关系以及职位胜任资格;
根据工作分析所获得的资料,组织可以拟出一份摘要式的、简洁的工作说明书,并由此制定志愿者服务手册。
2. 志愿者的招募与甄选
了解志愿者的多种个人动机:
(1) 物质动机;
(2)社会动机;
(3)发展动机;
(4)意识形态动机。
把好“入门关”,选择一个最适合的人,而不是一个完全符合资格的人。
3. 环境介绍与新近志愿者指导
4. 培训与发展
知识、技能与态度
5. 绩效评估
(七)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