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隐喻认知及隐喻翻译.doc浅谈隐喻认知及隐喻翻译
:对于隐喻的研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传统隐喻研究只是局限于修辞学领域,认为隐喻是语言的一种修饰性的附加成分,是正常语言规则的一种偏离。随着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不断加深。e Lakoff 和 Mark 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提到隐喻无所不在,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观隐喻研究的全面开始。在研究者看来,隐喻不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它是人类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隐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隐喻的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具体语境,还要注意两种不同语言间文化的差异,以免造成失误。
关键词:隐喻;认知;翻译策略
一、引言
隐喻,产生于人类的语言审美活动并时时表现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在其经典名著《诗学》和《修辞学》中曾说过,隐喻可以使风格有所提高而不流于平凡。这体现了语言的信息功能与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然而,隐喻长期以来只是被视为一种“装饰”和“美化”语言的修辞手段。随着认知语言学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其重新进行认识和解释。英国修辞学家I·A·Richards曾经说过:“人们时时刻刻都在运用隐喻,几乎每三句话中就有可能出现一个隐喻。”。Lakoff·G·和Johnson·M认为: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方式源于隐喻概念。他们在合著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9).
[3][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简介:林剑萍(1982-),广西钦州人,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职硕士研究生,钦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浅谈隐喻认知及隐喻翻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