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豹”,一分钟抢走上亿珠宝
坐落在法国戛纳海滨大道上的卡尔顿酒店古典奢华,酒店外悬挂的粉色宣传横幅上,写着“列维夫珠宝”――以色列珠宝大亨列夫?列维夫名下的珠宝正在这里展出。铺着红地毯的展厅里,项链、戒指等各种首饰熠熠发光。突然,一个戴着棒球帽,脸上蒙着手帕的男人从酒店大门外走进来。他径直走入展厅,掏出一把手枪,向手无寸铁的工作人员挥舞着。接着,他直接砸开展柜玻璃,把大把的珠宝塞进自己随身携带的手提箱里,随后扬长而去。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这一幕,发生在2013年7月28日的中午。警察最初估计,失窃珠宝价值5000多万美元(),后来仔细一查才发现,,此案一跃成为法国历史上数额最大的珠宝抢劫案。巧合的是,这家酒店正是著名导演希区柯克拍摄电影《捉贼记》的地方,电影就是围绕失窃珠宝展开的。
目前,警察还没有抓住这个胆大包天的珠宝窃贼,但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一个名字――“粉红豹”。
来自巴尔干半岛的“罗宾汉”
“粉红豹”是什么?上世纪60年代,美国导演布莱克?爱德华兹拍摄了一部名为《粉红豹》的电影,电影里的“粉红豹”是一颗价值连城的大钻石,各路人马都想把它偷到手。因为颇受欢迎,电影后来出了多部续集。这次出现在戛纳盗窃案里的“粉红豹”,则是一个专门盗窃珠宝的犯罪团伙,而团伙名字的来源,与
“粉红豹”系列电影有很大关系。
2003年5月的一天,这个珠宝盗窃团伙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那天中午,伦敦新邦德街上的高级珠宝店格拉夫先后走进来两个男子。在不到3分钟的时间里,他们席卷了店里价值3000万美元的珠宝。几天后,英国警方在这两个窃贼的同伙家里,找到了一瓶面霜,里面有个硬物――一枚格拉夫蓝色钻石戒指。这种藏匿赃物的方法和1975年上映的电影《粉红豹》第四部里的情节一模一样。于是,媒体便给这个盗窃团伙冠以了“粉红豹”之名。
“粉红豹”很神秘,人们不清楚它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甚至连组织的规模也没人知道。有人说“粉红豹”的成员不到60人,有人说有200来人,也有人说,它的“后勤团队”遍布欧洲。警方可以肯定的唯有一点,那就是“粉红豹”的成员大多来自巴尔干半岛,并且主要集中在塞尔维亚和黑山。
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巴尔干半岛的“热战”却刚刚开始。战争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并吞噬了巨额的财富。最终,南斯拉夫解体,留给人们的只有悲伤和贫困。战争期间,巴尔干半岛的犯罪就已经很猖獗,战后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制裁更加剧了社会动荡。
在这样的背景下,“粉红豹”诞生了。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小就相互认识,在动乱的环境中一起长大,共同经历了巴尔干的血雨腥风。他们的理想是去西方国家获取财富――致富的手段就是偷窃钻石和珠宝,再把钱带回贫穷的巴尔干国家,投资饭店、房地产等。就这样,“粉红豹”成了侠盗式的人物、年轻人眼中的偶像。他们被巴尔干半岛当地人称为现代
“罗宾汉”――英国民间传说中劫富济贫的英雄人物。有网友在网上留言:“我希望有‘粉红豹’的成员能看到这则信息,并让我入伙。你们已经成为一个传奇,我会为你们祈祷。”
辉煌的“战绩”
自“粉红豹”这个名字被叫响后,这伙窃贼更加疯狂。他们屡屡制造大案,据警方估计,他们所窃珠宝总价值高达4亿美元。
2004年3月的一个中午,两名戴墨镜的男子走进东京银座的
“粉红豹”,一分钟抢走上亿珠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