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清朝前期商丘农业的开发.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清朝前期商丘农业的开发
摘要:明末清初持续40年的战乱,使南北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清代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加上商丘有利的自然环境,因此在清朝前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大量的荒地开垦为耕地,人口增加,农产品开始商业化。但由于大面积的土地被开垦,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关键词:清朝前期;商丘;农业发展
:K06 :A :1006-4117(2012)01-0096-01

商丘位于河南省东部,是豫、鲁、苏、皖四省的交汇,中州的东部门户。它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农业历史。清代前期的农业开发,使商丘形成农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本文旨在对清代前期即顺治到乾隆统治时期商丘本区农业开发做以简要概述。
一、清朝前期商丘农业开发农业开发的状况
(一)商丘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
清朝前期商丘农业发展使该区耕地面积的增加和人口的增长由于清政府采取了奖励垦荒、治河、整顿赋税等各项恢复与发展农业的措施。再加上农作物新品种的增加,在永城是大豆小麦产区,在宁陵、睢州、民权是花生产区,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在明代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在全国进行人口普查,第一次公布明初全国有户一千零六十五万四千余,在乾隆六年(1741年)全国在册人数达一亿四千三百四十一万有余,这是我国人口统计史上第一次突破一亿大关的数字。在商丘到清康熙四十年(1705年),商县耕地人口六万有余。像永城县,在明洪武年间,全县在册人口一千余户,到清顺治在册两万余丁,康熙年间在册近四万余丁。
(二)耕地面积扩大
商丘土地辽阔,可开发的土地很多。清康熙四十年(1705年),,,。归德府境,“民卫原额地一万两千五十五公顷三十八亩三分有奇,除荒地一千一百二十八倾五十亩七分六厘,又于乾隆元年经抚院富公具题豁除临河南压柳占地三顷二十二亩九分二厘,实在清丈自首出退滩熟地八百七十六顷一亩四分四厘零。又经经雍正十二年,十三年垦复额外夹荒、老荒八顷四亩五分四厘有奇,现在行粮熟地一万一千八百一十顷八十五亩三分六厘五豪有奇。”永城境内,康熙年间开垦荒地四十三万亩,%,到雍正年间全县额地一百八十七万亩,内有公田十万亩,门军籽粒田九百一十七亩。这是归德府境内历史所未有的。
二、清朝前期商丘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农产品的商品化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增加,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批商品粮食,而且也为手工业部门进一步提供了更多的原料。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始于工业,只是到后来才使农业从属于自己”。明中叶,农业部门的商品化生产,是从广大劳动人民最需要的棉花种植开始的,河南省是一个重要的产棉区,乾隆初年,河南巡抚尹会说:“棉花产自豫省,而商贩贩于江南”。明清间,邢台与德州、石家庄、邯郸、商丘等棉区连成一片,是当时我国最大的棉区。清朝一诗人曾这样描写:“秋村棉絮落纷纷,入市千堆映日曛,白比峨嵋山后雪,多于宏景岭头云。”此外,烟叶也是一个非常繁荣的部门,烟叶又名“淡巴菰”、“但不归”,产自外国,明中叶传入我国。清代前期,由于吸食者日众,种植面积不断加大,几乎遍布我国南北各省,当时有所谓“大商贾一年之计,夏丝秋烟”, 的说法,可见烟叶在清朝的种植繁多。商丘的睢州是当时生产烟叶的重要地区。另

清朝前期商丘农业的开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2 KB
  • 时间2018-08-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