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山色洞天福地
太湖之滨有个嵌入湖中的半岛,属于苏州市吴中区,享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的美誉,并且有个好听的名字――光福镇。全镇总面积约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万多人。光福镇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历史积淀深厚。这里,还曾是新四军太湖游击队战斗过的地方。
时值盛夏,记者在苏州新四军研究会沈伟东会长和光福镇宣传委员许文清的带领下,追寻新四军的战斗足迹,探访悠悠古镇,记录下光福镇的今昔变化。
追寻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的足迹
汽车在山间小路蜿蜒穿行,记者一行第一站来到了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纪念馆濒临太湖,巍然伫立在光福镇冲山北麓,主体建筑1996平方米,于2009年9月28日建成开馆。
记者拾阶而上,倚立在栏杆旁,极目远眺,太湖旖旎风光尽收眼底。碧波荡漾,远山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芦苇荡在风涛中摇曳生姿,还不时传来野鸭水鸟的叫声,划破长空。忆往昔峥嵘岁月,正是在这里,新四军太湖游击队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抗日活剧。
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系1941年11月中共太湖县委以新四军一个班为基础组建而成,初为“苏锡人民抗日自卫军”;1943年下半年改称“太湖独立救国军”;1944年11月改称“太湖县总队”;1945年9月,改称“太湖县武装工作队”,11月,随苏浙军区部队编入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太湖游击队活跃在太湖苏西、锡南地区,依靠人民群众,利用太湖有利的自然条件, 同日伪军、国民党反动派坚持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游击斗争,直到吴县解放。
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的抗敌故事数不胜数,“冲山突围”堪称不朽的传奇。当年这里有一个形似火炬的孤岛――冲山岛。1944年秋,为了加快发展苏西抗日力量,太湖游击队在冲山岛封闭训练抗日骨干。不料,因叛徒告密,走漏了风声。日军迅即纠集苏州、无锡的日伪军共400余人包围了冲山岛,企图一举扑灭太湖地区的抗日力量。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太湖游击队司令员薛永辉指挥游击队和民兵骨干撤离。眼看敌人日渐逼近,大家只好分散隐蔽在湖边的芦苇荡中,伺机突围。游击队员分批泅水突围,31名战士壮烈牺牲。薛永辉、严月落、王坚、张云、李兴根等五人被围困在太湖芦苇荡之中,太湖的风浪一来,本来只有齐腰深的湖水,一下冲到了一人多高,几人只能手挽着手抵挡风浪。他们没有粮食吃,渴了喝湖水,饿了吃芦根。芦苇荡里的湿气令人胸闷难受,冰冷的湖水冻得人全身发抖。蚊虫、蚂蟥像吸血鬼一样,折磨着五个人。面对生死考验,薛永辉鼓励大家,只要能坚持下来,活着出去,就是胜利。最终,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在冲山群众的掩护下,一次次地躲过了敌人的搜捕,整整坚持了20天。一无所获的敌人悻悻撤走。此事被称为“冲山突围”,亦称“冲山二十日”。率部脱险后,薛永辉等人又重返抗日战场。
“冲山突围”彰显的革命精神永存。为了纪念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的英雄事迹,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得以建成。纪念馆内以展板、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完整展现了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队初建、重建、扩建时期的曲折历程。馆内不仅陈列了新四军战士用过的生活用品、作战工具、信件等,还展现了抗战时期的芦苇荡、通信船以及联络站,生动再现了游击队战士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情景,让人身临其境。
可以说,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见证了新四军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展现了冲山人民和新四军之间珍贵的鱼水之情,也寄托了世人对烈士们的哀思
湖光山色洞天福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