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祁绘画形式美探析.doc王原祁绘画形式美探析
:文章以王原祁绘画形式美为选取点,将构成王原祁绘画图像的各要素进行解构,重点围绕画面结构、笔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探讨,通过对个体的研究,最后整体上达到对王原祁绘画形式美的把握。
关键词:王原祁绘画;形式美;画面结构;笔墨形式
一、王原祁其人及艺术成就
王原祁(1624-1715),清初画家,字茂京,号麓台,别号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康熙九年(1670)中进士,后入仕供奉内廷,长期在宫廷作画,鉴定古字画,并主持编篡《佩文斋书画谱》和为康熙祝寿所绘《万寿盛典图》,深得皇家宠幸,著有《雨窗漫笔》《麓台题画稿》等画学论述,对山水画的发展及娄东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深刻影响了几百年的清代画坛。《国朝画征录》评他的画是:“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书卷之气盎然纸墨外。”
王原祁的绘画艺术,继承了其祖父王时敏和董其昌的画法,后又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晚年画风日益成熟,形成了苍蕴古澹、灵动秀雅的风貌,在绘画笔墨形式的探求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王原祁一生肆力山水,对古人师承不遗余力,致力于摹古,在摹古中又要求变化,着重笔墨本身,重视丘壑营造,通过概括、提炼、再创造,最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从王原祁的绘画理论《雨窗漫笔》和《麓台题画稿》可以看出,王原祁把山水画的结构和形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使之成为一种符号,通过丘壑与笔墨的再创造,从而达到
“理气趣”兼到,同时独特的皴法,干笔焦墨,层层皴擦,设色分染,构成一种元人已达到的理想境界,体现了所谓的“书卷气”和“士气”。
二、王原祁绘画形式美
所谓形式,就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包括内容的内部结构;形象的外观。形式美则是作品的内容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与人的情感发生反应所传达出来的一种有意味的美感。而这种美感的实现,反映在画面上就是绘画中的各种形式要素如点、线、面、色等的组合要有规律,使其完善、合理并符合人的审美和视觉要求,从而给观者带来美的心理体验。不过需要指出来的是王原祁绘画艺术形式美是为了表现“神似”的,也就是画家所说的“意”,这“神”意味着画家对物象本质的认识由此产生的审美感受。通过对画面形式要素的合理布置和笔墨的营造创造出的山水画比自然界中的山水显得更为简练、纯粹从而达到真山真水所无法比拟的形式美。
均衡富有变化,多样统一是绘画形式美的最高准则。这个准则运用到中国画上首先就对画面的结构提出了要求,远在南朝谢赫的“六法”中就提出了“经营位置”这一准则,经营位置意思是说画面构图要善于经营,唐张彦远说:“至于经营位置,绘画之总要”,清末华翼纶在《画说》中谈道:“画有一横一竖:横者以竖者破之,竖者以横者破之,使无一顺之弊,又气实,或置路或置泉,实处皆空虚。”这话的意思是说,画面的结构或形式处理要有横竖聚散的关系,要根据画面的需要给予灵活的布置,从而构成笔墨的基础。但历代诸多关于构图的论著都是强调画面构图的重要性,并没有进一步论述它在绘画中的美学意义,而王原祁认为山水画“作画以理、气、趣兼到为重,非是三者不能入精妙神逸之品。故必于平中求奇,绵里有针,虚实相生。”所以他的成图模式可谓是匠心独具、精益求精,他提出的“龙脉”开合起伏的构图理论,对山水画画面构图的完善绝对是巅峰之论。在《雨窗漫笔》他对“龙脉”
王原祁绘画形式美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