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先秦两汉执手礼及其情感内涵.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先秦两汉执手礼及其情感内涵
摘要:执手作为一种礼仪,最迟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不同的历史时期,执手的对象、范围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有很大变化。先秦时期执手礼的实行已经较为普遍,出现在师生、国卿与大夫、君臣、士兵、国人等关系中。秦汉时期的执手礼较之先秦具有史籍记载多、意向情感丰富、人物关系更加多样、场合环境更加扩大等特点。无论先秦还是两汉,执手礼有一个最根本的共同功能,即表达对他人的与正向价值有关的情感。在人们的观念中,手是美好神奇的,因而人们愿意把美好善良的情感通过执手的方式向对方表达。逾千年而不变的情感和观念,使得执手渐渐地积淀为一种礼俗,而一旦形成礼俗,就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从而不可逆转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先秦;两汉;执手礼;情感意向
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0257 5833(2014)04 0147 08
周一良先生很早就注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执手礼,并指出“‘执手’盖自先秦已然”①。先秦至两汉一千三百多年,有关执手的文献记载连绵不断。然而,不同的历史时期,执手的对象、范围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有很大变化。本文欲就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先秦时期的执手礼
执手有握手、拉手之意。前者有礼的内容,后者则为偶然的肢体动作,不具有礼的色彩。《左传?定公十四年》载:
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会于洮。大子蒯聩献盂于齐,过宋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j。”大子羞之,谓戏阳速曰:“从我而朝少君,少君见我,我顾,乃杀之。”速曰:“诺。”乃朝夫人。夫人见大子,大子三顾,速不进。夫人见其色,啼而走,曰:“蒯聩将杀余。”公执其手以登台。大子奔宋,尽逐其党。故公孟??出奔郑,自郑奔齐。②
卫灵公拉着夫人南子的手登上高台,是避祸的举动,不是礼仪行为。汉刘向《新序》中记述了宁戚见齐桓公的故事: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桓公闻之,执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卢元骏:《新序今注今译》,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60页。
齐桓公从宁戚的歌声中发现他的不一般,扶着其随从的手感慨着进行判断,这里的执手也不含礼的意义。
除上述之外,史籍中所记载的先秦关于执手的事例,绝大多数都是一种礼仪行为。这种礼仪行为一般都是在迎来送往的情境中发生的。关于迎接的例子,《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载:
范鞅逆魏舒,则成列既乘,将逆栾氏矣。趋进,曰:“栾氏帅贼以入,鞅之父与二三子在君所矣,使鞅逆吾子。鞅请骖乘。”持带,遂超乘。右抚剑,左援带,命驱之出。仆请,鞅曰:“之公。”宣子逆诸阶,执其手,赂之以曲沃。《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第989页。
范宣子为了请魏献子帮助他平定栾氏之乱,不仅派自己的儿子范鞅前去迎请,还亲自迎到阶前,“执其手”,给其以高级的礼遇。在迎接过程中,执手当为规格较高的仪节。鲁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流亡在外的卫献公归国复位,国内的大夫们对他进行迎接。对于那些到边境去接的人,卫献公就对他们行执手礼;对那些在路边迎接的,则在车上行揖手礼;那些在城门口迎接的,只能接受卫献公的点头礼了《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甲午,卫侯入。《书》曰:“复归。”国纳之也。大夫逆于竟者,执其手而与之言。道逆者,自车揖之。逆于门者,颔之而已。载《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第1034页。。一个国家的首领回国,在第一时间前去迎接与之见面的应当是地位相对高的人,所实行的礼仪规格也相对高,但随着时间与距离的推移,礼仪规格也会向降低方向变化。按照这个逻辑分析,执手的礼仪规格高于揖手,揖手又高于颔首。执手礼是规格较高的仪节,这是春秋时期迎接礼仪中表现出来的一个规律。
春秋时迎接礼仪中的另一个规律是,执手这个高规格的仪节,实施的主动权在身份和地位高者,不论其是迎接者还是被迎接者。前述卫献公回国是地位身份高者被迎接的例子,同样情景,还有一例:“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自牖执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史记》卷67《仲尼弟子列传》及裴?S《集解》,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189页。孔子看望生病的弟子伯牛,伯牛因病重,不想见人。孔子前往,是被迎接者,依然是通过窗户执伯牛之手。此外,即使身份地位高者是迎接者,也掌握着是否行执手礼的主动权。《左传?昭公十三年》载:楚平王派枝如子躬出使郑国,并且送还?摺㈣萘酱Φ奶锏亍5?枝如子躬到了郑国,根本不提归还田地之事,郑人直接索要,枝如子躬也否认楚君有这个旨意。回王问归还田地的事,枝如子躬降服而对,说:“臣过失命,未之致也。”楚平王执其手,说:“子毋勤。姑归,不?b有事,其

先秦两汉执手礼及其情感内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42 KB
  • 时间201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