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内蒙古必鲁甘干铜钼矿地质特征及矿床远景评价.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内蒙古必鲁甘干铜钼矿地质特征及矿床远景评价
摘要:必鲁甘干矿区位于内蒙古阿巴嘎旗北西西约44km处的必鲁甘干一带,行政区划隶属于阿巴嘎旗别力古台镇。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5′00″~114°30′00″;北纬44°02′00″~44°06′00″。。铜钼矿位于矿区北东部,总体走向35°。赋存于花岗斑岩与硅质角岩内外接触带,含矿岩石为花岗斑岩和硅质角岩,控制含矿带长度2300m,宽度1200m,深度大于640m。矿体形态以透镜状~似层状为主,属斑岩型铜钼矿。矿体规模大,矿石质量较好,为原生硫化矿石,矿床埋藏较浅,宜露天开采,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关键词:地质特征远景评价铜钼矿必鲁甘干矿区内蒙古
1. 前言
必鲁甘干矿区位于内蒙古阿巴嘎旗北西西约44km处的必鲁甘干一带,行政区划隶属于阿巴嘎旗别力古台镇。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5′00″~114°30′00″;北纬44°02′00″~44°06′00″。
2. 成矿地质背景

本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天山―阴山内蒙古地槽(Ⅰ)―华力西晚期褶皱带(Ⅱ)―阿巴嘎旗复向斜中段(Ⅲ)―查干敖包(必鲁甘干)倒转背斜核部(Ⅳ)。
区内地层主要有上古生界石炭系上统、二叠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以华力西晚期和印支期为主,喜马拉雅期微弱。晚古生代以褶皱构造活动为主,并伴随酸性―基性―超基性岩浆岩侵入;中生代初期断裂构造活动频繁,中酸性岩浆岩多期次侵入;新生代时期大部分地区形成坳陷成盆地,并爆发多次火山活动,全新世以来地壳持续隆起。
由西向东斜列着三个大型复式向斜,分别为布冬复式向斜、塔日彦浑迪复式向斜、阿巴嘎旗复式向斜。查干敖包(必鲁甘干)倒转背斜属阿巴嘎旗复式向斜中段的次级构造单元。其共同特征为北东东走向,核部结构复杂,翼部简单,次级褶曲发育,断裂发育并伴随岩浆岩侵入,片理化特征明显。
以北东向、北东东向为主,其次为北西向,再次为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北北东向。其中,北东向断裂大致控制了侵入岩的总体形态及分布范围,控岩控矿特征明显。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由华力西晚期、印支期到更新世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形成酸性―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和喷出岩。
侵入岩主要分布于北西部那仁宝力格、南西部布冬及中东部查干敖包―必鲁甘干一带,受断裂构造控制呈东西、北东―北东东向展布。主要有华力西晚期及印支期侵入岩。其中,华力西晚期超基性岩与铬、镍矿成矿关系密切,印支期花岗斑岩与铜钼矿成矿关系密切。
脉岩主要为印支期派生的产物,主要有石英脉(q)、钾长石英脉(kq)、花岗斑岩脉(γπ)、细晶岩脉(γτ)、二长斑岩脉(ηπ)、正长斑岩脉(ξπ)、安山玢岩脉(αμ)、闪长玢岩脉(δμ)及闪长岩脉(δ)。具有找矿意义的主要是石英脉、钾长石英脉。

区内黑色、有色金属及非金属矿化点、矿点及矿床分布较多,在地表出露规模较小。主要矿产有铁、铬、钨、镍、钼、铜、石膏、褐煤等
3.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古生界二叠系上统包尔敖包组,其次为新生界第四系。
二叠系上统包尔敖包组(P2b):按岩石组合特征可划分为砂质板岩、二云母角岩

内蒙古必鲁甘干铜钼矿地质特征及矿床远景评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edkcbx06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