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前言 4
一、青海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4
(一)青海民俗文化产业化意识的觉醒 4
(二)青海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5
(三)青海民俗文化产业推动旅游业迅速发展 5
(四)青海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层次较低 7
二、青海民俗文化产业SWOT分析 8
(一)内部优势分析(Strength) 8
1、民俗文化独特多样并保存完好 8
2、宗教文化资源可形成区域文化品牌 8
3、丰富珍贵的自然资源、野生动物和特色土特产 9
4、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初具规模 9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0
1、地理区位因素限制 10
2、人才匮乏和教育滞后 10
3、行业发展水平低 11
(三)产业发展机会分析(Opportunity) 11
1、国家对西部经济的重视和青海政府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11
2、文化产业成为新兴产业增长亮点 12
3、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 12
(四)威胁分析(Threat) 13
1、周边区域竞争威胁 13
2、民俗文化旅游行业发展受限制 13
3、部分民俗文化后继无人、日渐萎缩 14
三、青海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14
(一)建设重点城市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14
(二)提高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层次 14
(三)注重人才的培养 15
(四)注重资金的引进 15
(五)构建区域合作 15
(六)规范民俗文化旅游行业 16
(七)保护好民俗文化资源 16
(八)利用媒体传播民俗文化 16
(九)加大网络信息技术在民俗文化产业中的应用 17
(十)优先开发大众化的产品 17
参考文献: 18
摘要:青海省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发展民俗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成为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不可缺少部分。近几年来,青海省依托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俗文化产业,开发了多种类型的民俗文化产品,取得丰硕成果。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青海民俗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从而认识青海民俗产业发展现状,为制定相应策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青海、民俗文化、民俗产业、SWOT
前言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题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它包括生产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岁时岁日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艺术等,其内容相当庞杂丰富。而所谓民俗文化产业,是指以产业运作方式发展民俗文化,形成以民俗为主体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讲究独特性、自由性和多元化,而民俗文化产生于一个民族地区的文化、风俗和习惯等等,具有地域性的差异化,这使得民俗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产品中成为资产增值亮点。
青海省副省长吉狄马加在中国西部文博会指出:“要依靠发展文化产业,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指标,构建和谐文化,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青海省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了“从省情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的文化产业发展理念,使得青海省民族文化旅游行业、民间工艺制品行业也初具规模。随着文化产业逐步走向成熟,和新形势下的环境变化,民俗资源产业化也随之暴露出一些问题。
这就要思考,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趋势下,怎么发展好民俗产业?对一个有着丰富民俗文化资源的地区而言,应该如何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一、青海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青海民俗文化产业化意识的觉醒
青海省发展文化产业正式起步于2003年,也正是这一年青海举办了首届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可见民俗文化在整个文化产业中的重要性。其实,早在2000年至2002年,青海省分别成功举办了首届“青洽会”和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这标志着青海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努力吸引企业参与西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高原品牌项目,突出特色经济,文化产业重视程度被推上战略层面上。虽然产业起步晚,但是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拥有昆仑玉、热贡艺术、藏式织毯、民族服饰、工艺美术等特色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青海高级手工编织毯、现代藏式毯已由省内自己完成地毯成品的全部加工工序,表明青海当时已打下发展民俗文化产业的一定基础。
(二)青海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青海省以工艺美术行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优势文化产业。在
2003年,全省工艺美术行业销售额为2亿元,到2010年,增加到14亿元,增长了500%;工艺行业人员由2003年的2万人增至2010年的4万人,增长了200%。2010年,第七届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展在为期6天的展览上,共累计销售各类工艺品18万元,订货金额16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青海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