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简论医改重新择路论文.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简论医改重新择路论文
医改重新择路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医改重新择路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卫生部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中国医疗改革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与以往各种论争迥异,此番出声最响亮的是卫生部门的各级官员。在与“市场派”的争论中,“政府主导派”重新回到主道。
5月16日,《医院报》以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原话“市场化非医改方向”作为头题,正式启动了医改讨论;7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评价:“医改基本不成功”。
中国医疗改革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论争中,“医疗市场化”成为千夫所指。与以往各种论争迥异,此番出声最响亮的是卫生部门的各级官员。争论的中,7月1日,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一次后来公开的报告会上坦言:“公立医疗机构运转机制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公益性质淡化”。
高的讲话立即引起呼应。四川省卫生厅厅长谢明道在发给高强的一篇文章中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甚至背离了原定目标,违背了1997年1月《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市场化引导医疗追求利益最大化,忽略了公益职能”。
医疗改革中的“政府派”与“市场派”之争由来已久,何以最近一段时间内前者集体发声,而后者相对失语?,,这预示了中国医改道路转向。
“老百姓看不起病有多少年了?我这回把门开了一道缝儿,外面的人看见、听见了里面‘政府主导派’和‘市场派’的争论。百姓多年累积的对医改不满的情绪全释放了出来。”最早发表刘新明“市场化非医改方向”论点的《医院报》常务副社长赵淳说。

拐点起于SARS

“建不是卫生系统出身”。年届76岁的张自宽说。
张自宽,卫生部原医政司司长,建国后一直在卫生部工作。
张所说的惯例于前年SARS期间被打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原国务院副秘书长高强“空降”卫生部,分别出任部长和常务副部长,今年4月,高强正式出任部长。此前两人均无卫生系统履历。
其时,北京度过SARS危机后,中央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的政策倾斜。农业部的权威人士说,两年来,国家在建立疾控中心、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投入了300亿元以上,较常年增长20倍之多。
如果说300亿的投入只是应急和亡羊补牢,那么“医改才是根儿”,卫生部医政司原司长、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副会长于宗河说。
SARS以及接踵而至的禽流感、人-猪链球菌,使各方深切体会到了现今公共卫生体系的破败和医疗体系的缺漏,可谓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转向的拐点。
2003年11月,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开始进行,一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被搜集上来。
调查为决策层提供了改革依据。期间,一直坚持“医改由政府主导”思路的刘新明从办公厅主任调任政策法规司司长,向卫生系统发出了信号——改革的风向有变。据张自宽等前卫生官员回忆,政策法规司,前身为政策研究室一直有“风向标”之称。
刘新明接手政策法规司之后,开始在一些公开场合表达观点,语气也不断加重。去年年底,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的一次卫生经济论坛上,刘在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内的嘉宾面前这样表述:“市场化不是下一轮医改重点。”今年5月,他的表述“进化”到了“市场化非医改方向”。

简论医改重新择路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6 KB
  • 时间201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