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诚信
【摘要】
“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将诚信作为重要部分之一,充分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在市场日趋激烈的今天,会计领域的诚信缺失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重塑会计诚信已成为会计界普遍关心的问题。重塑会计诚信,有力地遏制会计行业的造假行为已经越来越紧迫。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会计诚信缺失的几点想法和建议,以期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启发,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会计诚信;内涵;意义;缺失;重塑
一会计诚信的含义
“会计诚信”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诚”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就是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热诚勤勉地做好会计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信”就是讲究信用,树立会计信誉,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提高会计的公信力。
会计诚信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一是会计诚信本质是内在要求会计客观的、真实的来反映经济活动,对外提供真实的高质量的会计产品,取信于会计产品的使用者;二是会计诚信要求会计及相关人员尊重会计、忠诚于会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并具有精湛的会计技术、技能,进而能提供一流的会计服务;三是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如果会计诚信问题得不到解决,其“不和谐”因素必然会阻碍和谐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现行企业业绩评价机制是会计诚信缺失的诱因
长期以来,我们对企业业绩评价仅局限于企业的总产值、利润总额和利润率、企业价值等几个指标,这些指标主要侧重于对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考核,而不管企业是通过什么程序,采取哪些过程取得这些结果的。只有在考核这些结果的时候才发现指标数据不真实、会计信息失真,这时才回过头来去关注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过程。正是我们对于结果状态的过于偏爱,以及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有所忽视,从而导致了企业的会计造假、违规交易等一系列行为的发生。
(二)信息不对称是会计失信的前提
一般会计信息的制造者都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多数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这就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可能出现违反诚信原则,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就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违犯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三)会计制度与准则存在的漏洞为会计诚信缺失创造条件
我国的经济立法相对滞后,现有法律虽然对部分不诚信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还不能涵盖全部不诚信或者道德失范的行为,使信用活动缺乏法律支撑。法律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监督组织不完善,监督内容不完备,致使法律监督力度不够,不能对企业形成有效监督机制。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漏洞与执行的伸缩性等,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四)会计造假成本低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动力
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创建初期,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目前的法律环境对参与会计造假者来说
浅谈会计诚信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