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
萧红
初感知,童年的后花园
1、一读:大声跳读课文,结合文章中的词句,说说后园的特点即吸引我的原因。
2、二读:请选择你喜欢的几句话或一小段文字大声、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后花园的自由、生机、亲情。
再领悟,精神的后花园
结合课文和材料,用你的心触摸萧红的内心,你认为她的内心渴求什么?
1911年出生于呼兰县,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失家”之痛:9岁丧母,继母的虐待,父亲的暴戾,大大压抑她的个性。20岁起就漂泊流浪,国难之际亡命香港,她曾说:“若是那时候能回到呼兰我的家乡去多好啊!”然而故乡已经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一生中家庭温暖的极度缺乏,使“无家”情结成为萧红的宿命。
“失爱”之痛:当预产期临近,初恋把她抛弃在旅馆抵债,腹中胎儿生下来、养不起、送了人;与第一任丈夫萧军在争吵和暴力后带着满身、满心的创伤,带着腹中胎儿离婚,胎儿养得起,却不幸夭折;与第二任丈夫的爱情也最终失败。枕边人与腹中胎儿的割裂感,血肉分离的剥离感,在萧红的灵魂中蚀出一个骇人的黑洞,一寸寸蔓延。
“失功”之痛:火热的抗战时代,民族的独立成为社会和历史的主流,而坚持个体独立精神和女性价值关注的萧红的个性化独立写作,注定成为“主流”文化的“他者”,得不到男权社会的认同。
再领悟,精神的后花园
触摸内心
“在后花园中,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
用心疑,静水深流
小组探讨:交流、解决组员的疑问,每组准备一个你们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
呼兰河传萧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