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议曹操诗中的英雄情怀.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试议曹操诗中的英雄情怀
建安,本是东汉王朝最后一个皇帝献帝刘协的年号(196―220),从政治上说,这是汉王朝岌岌可危,一统天下即将分崩离析的动乱年代。但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上,却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新起点。曹氏父子理所应当成了这一时代的代言人,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作家群也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可称得上的第一批代表作家,这也是最早形成的诗歌流派。刘勰曾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说:“建安之未,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可见其对当时的影响。下面重点介绍曹操诗歌创作中的英雄情怀。
曹操诗歌成就杰出,生动地反映了建安时代的社会风貌,倾吐了自己的胸襟与抱负,以“沉雄俊爽”的风格而著称。其诗真实地吐露了自己的理想壮怀。曹操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将统一天下、安邦定国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其诗歌艺术地再现了他的理想与追求。他的诗较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渗透着英雄情怀。
提到诗中的英雄情怀,我们不由地就会想起诗人登上碣石山的咏叹之作《观沧海》,这首千古绝唱的诗作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人甚至认为是我国诗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全诗似乎是在写景,实则是述志。志在容纳,以海自比。诗人眺望着大海,看着摇荡的海水波澜起伏,看着耸立在水中央的山岛,顿时心中泛着涟漪,看到的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一个“美”字不足以形容那时那刻的雄宏,用“壮美”或许还能找到些许的安慰。大海奔腾咆哮,汹涌澎湃,容纳百川,蕴涵万千世界,囊括日月星辰。波涛之大、波涛之广、波涛之奇、波涛之美,都是那么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催人奋进。诗人感受着波涛之中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博大,这种胸襟透露着作为英雄的诗人宏伟的气魄。诗情画意,情景相生,山水诗中感受到的不仅是一幅壮美的画卷,不仅是清代著名诗人兼批评家沈德潜所说的“有吞吐宇宙气象”,更感受到了诗人威武挥鞭、驰骋沙场的壮志豪情和收复汉室的决心。
这首诗写于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取得全胜之时,他想到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到碣石山,观海刻石,如今自己统领远征胜利之师经过这里,自然不会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
“登高必赋”似乎成了帝王或是英雄的喜好,争霸天下的英雄,很容易被后人神化成冷酷无情的铁血人,而他们内心的忧愤则时常会在笔尖流动,诗中也会不时地流露他们的细腻与温情。
东汉末年,战乱频起,瘟疫继踵,中原一带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诗人们一度陷入了叹老嗟卑、希冀长生的消极情绪中,而此时的曹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有着些许的惆怅,却保持着健旺的进取精神。曹操被誉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其突出的表现就是识见过人,豪气超群,他意识到了人寿有限,年华易逝,五十三岁的他建功立业的决心丝毫不减当年。诗中较明显地体现了曹操诗歌中渗透的英雄情怀,他对建功立业的始终如一。
东汉、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多愁善感的时代之一,也是文学家生命意识觉醒的时期。历史尚未提供给人们全面透彻关照自身存在的实际,历史更没能创造一个特定的机缘将人生的底面翻过来撕碎给人看。直至东汉政权积重难返,无法继续维持下去之时,种种灾难的产生强化了对生命的强烈留恋,自汉末至南朝,血淋淋的现实对人们的精神打击无疑是非常沉重的,死亡以最公正无私的面目降临了,毫无

试议曹操诗中的英雄情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ftnqws01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