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论古诗词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培养.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试论古诗词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21-0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格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中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强,都是未雕之璞,我们的教育就是使之成玉。
翻开语文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注重了选文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尤其是选入了大量的古诗词,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有着深远的意义。文化名人余秋雨说:“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词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都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
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如何利用古诗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经验。
1 重视课前预习,初步感知
古诗词独特的艺术特色,尤其是语言的精炼与含蓄,为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凭添了许多困难。而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之前,必须充分重视并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预习。第一,查阅书籍或上网浏览,了解作者及相关时代背景。给学生明确:了解作者的生平及相关背景,是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第二,借助诗文注释和工具书,尽可能的弄清字词句的意思。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告诉学生:不要看相关的翻译及赏析,因为这些资料会代替你的思考与感悟,甚至会禁锢你的头脑,让你失去了探究的欲望与自我发现的乐趣。第三,初步理解并试着回答预习和课后提出的有关问题,以此来初步检测自己的预习效果。第四,标出或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便课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学生经过预习,在查找资料,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不仅对诗的情感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分析判断、归纳综合的能力。独立的探究和思考也有利于培养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其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2 课堂指导诵读,引导品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进行烦琐的分析,应以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积极发挥主导地位。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读。古诗词有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词句匀称工整,音节铿锵鲜明,特别适合诵读。要指导学生朗读时按诗歌节奏
“摇头晃脑”一番;背诵时则闭上眼睛,在摇摇晃晃中体味诗歌的情感,感受诗歌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充分体会文思、文理、文情、文气,产生共鸣,达到愉悦的审美享受,激发对诗歌乃至文学的兴趣。
指导学生在读中领悟诗文的意境,体会情感。古人写诗“贵在含蓄
”“意在言外”。我们学诗,从读入手,把“悟”贯穿全过程,披文入情,做到入情入境,体会含蓄之美,言外之意。这里,我想重点说说联想和想象在读诗过程中的作用。感悟意境,重在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从而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体会诗句所表达的境界。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如此生机盎然的景象,如此浓厚的生活情趣,单就字面的理解是不够的。可以通过听录音、看插图等,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展开联想,想象诗中各种景物,所组成的画面:村庄的周围,青草茵茵,黄莺飞舞,河堤两岸的杨柳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摆,放学归来的孩子们在这诱人的春景中,悠闲的放起风筝,各式各样的风筝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多么迷人的

试论古诗词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