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及思考
张虹、冯叶、朱啸宇、王倩、黄磊
摘要:中国周边国家众多且各国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信仰、国力强弱、相互关系差异大,周边安全形势尤为负责。主要有“东争”、“南乱”、“西分”、“北平”、“远敌”几大特点,针对如此形势在国家采取相关应对的同时,当代大学生对此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思考也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周边,安全形势,大学生,思考
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周边安全形势最复杂的国家之一,主要体现在邻国数目众多,而且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与其中一部分国家还存在领土争议。自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开始重视周边、经营周边,并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和富邻”的外交思想和政策指导方针,在外交实践中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与周边国家长时间保持了友好关系,在经济上形成了一起腾飞的局面,整体上被称为“亚洲崛起”。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加,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和猜忌也在增加,中国“睦邻、安邻和富邻”的周边政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将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概括一下主要有“东争”、“南乱”、“西分”、“北平”、“远敌”几大特点。东部,朝核问题、朝鲜半岛的纷争对我国东北形势有极大影响;与日本在钓鱼岛、东海大陆架的划分等问题上也存在较大问题,是威胁安全的重要因素。南部,中印边界问题、印巴纷争都会影响我国西南地区的安定;南海地区与东南亚其他国家易产生摩擦;国内台湾地区虽形势有所缓和但而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存在一定危险性。西面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对中国渗透,让人不得不防。北部与俄罗斯、蒙古,相处相对和平。但大洋彼岸的美国积极在亚太地区活动,在战略与具体政策上与我国利益存在一定冲突,对我国的安全有一定威胁。
二、不安全因素分析
首先,一些与中国存在领土主权争议的国家受到中国实力迅速增加的刺激,不断“旧事重提”和制造事端,挤压中国的底线和回旋空间,对中国领土主权安全构成严峻挑战。这方面的案例主要包括中日钓鱼岛争端,与菲、越等国间的南海争端。自 2010 年始,经过钓鱼岛撞船事件、日本推行钓鱼岛国有化、中日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对峙、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修宪、扩大集体自卫权等问题的不断发酵,中日关系陷入僵局和谷底,两国中断了几乎所有的领导人会晤,战争的可能性也一再出现在媒体评论中。在南海问题上,虽然中国总体态势上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甚至在与菲律宾的黄岩岛争执中占得先机,但这也加深了外界对中国
“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印象。中越之间的争执一度因为越南在争议岛屿上修建寺庙、学校,与域外国家共同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等行为变得十分尖锐。虽然中越同意通过双边途径解决争端,但越南自南海争端发酵以来已经在国会通过了《越南海洋法》、在一些争议岛屿上修建了永久性建筑,这些都将是今后中越两国处理南海争端难啃的“硬骨头”。
同时,邻国日本的政治右倾化以及日美安保同盟的调整正在成为中国周边安全的隐患和矛盾中心。自从自民党再次执掌政权以来,日本社会出现了明显的右倾化思潮。安倍政府不仅在钓鱼岛问题上挑战中国,而且通过修改宪法,推动成立国防军,允许自卫队行使集体自卫权、否定侵略历史,推行价值观外交等系列措施以达到改变二战后国际格局,实现日本重建政治军事强国的目的。在安倍内阁的推波助澜下,日本内阁成员和议员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在国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