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学概论
(三)
为什么金属会生锈?
常见的腐蚀类型
一般的保护步骤
特效保护试剂
特殊“忌讳”
最佳保存环境条件
常见的检测分析方法
第二章金属质地文物保护
金属腐蚀(Metal corrosion)的本质,就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的过程,即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一、最低能量原则
金属与其腐蚀产物所构成的系统具有向最低能量状态——即最稳定状态转化的趋势。
二、活泼金属牺牲原则
两种金属在溶液中相遇,活泼金属失去电子被溶解,不活泼金属得电子处于金属状态。
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如下(依次减弱):
铝—锌—铁—锡—铅—铜—银—金
第一节青铜器的保护(Conservation of Bronze Objects)
一、青铜器及青铜病(bronze disease)
1、青铜器
2、青铜病(症状、机理、锈)
二、保护的一般步骤
(一)观察记录、检测分析、制定保护方案
(二)清洗
(三)去锈(去锈剂)
1、机械法
2、化学法
(四)缓蚀
(五)表面封护
三、典型案例
一、青铜器及青铜病(bronze disease):
1、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器是铜锡铅三元合金,主要包括:
锡青铜:铜、锡(含量高于2%)
铅青铜:铜、铅(含量高于2%)
青铜:铜、锡(含量高于2%)、
铅(含量高于2%)
青铜时代——为什么是铜?
红(紫)铜:纯铜熔点1083℃(欧洲)
砷铜:%—%(西亚)
青铜:铜锡铅合金
黄铜:铜锌合金
白铜:铜镍合金
孔雀石、蓝铜矿
绿松石
2、青铜病
所谓的青铜病,就是青铜器在氯化物、氧气和水的作用下生成浅绿色粉状锈蚀物,形成可以重复进行的循环反应,最终导致器物穿孔、粉化并能够蔓延的腐蚀现象。
循环反应机理
铜+ 氯离子→氯化亚铜(灰白色蜡状、活性很强)
氯化亚铜+ 水→氧化亚铜(红棕色)+ 盐酸
氧化亚铜+ 二氧化碳+氧气+水→碱式碳酸铜(蓝、绿色)
氧化亚铜+ 盐酸+氧气+水→碱式氯化铜(浅绿色粉状)
氯化亚铜+ 氧气+ 水→碱式氯化铜+ 盐酸
铜+ 氧气+ 盐酸→氯化亚铜+ 水
第二章 第一节 青铜器的保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