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摘要:目前在很多的矿区在经过长期的矿石开采后,山区的地质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常常会发生一些地质灾害,为矿区生产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严重影响。为此,分析研究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危害就显得很有必要。现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类型,探讨了勘查地质灾害的方法,并为如何防治地质灾害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勘查方法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矿山开采是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来源,在长期的开采过程中,矿山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破坏,尤其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矿产需求量迅速增长,使得一批小型企业进行违规开采,极大的破坏了矿山的生态环境和地质水文状况,引起了矿山地质灾害的频频发生,给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为了有效控制矿山的地质灾害,尽可能的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就必须要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采取相应的有效手段进行防治。
1、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与消耗,这也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然而由于迅猛发展的中小型矿山疏于管理,加之小型矿山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大多无环保措施,加剧破坏矿区环境。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国轰、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地表塌陷
地表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矿山开采到一定的程度,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在采空区,若保留的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若采空区不回填,当矿层开采的范围扩大到某一时刻,在地表就会形成一个比采空区大得多的塌陷盆地。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但是,由于采矿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并且涉及岩层的结构、构造、岩性、成分等许多因素,因而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通用的采矿塌陷机理。
井下突水
我国有许多矿山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很复杂,采矿时对地下水必须进行疏干排水,甚至要深降强排,由此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给矿山生产带来许多灾害。井下突水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井下突水主要由含水层引起,在违规操作或者非正常开采条件下,遇到积水巷道或采空区、溶洞、地下暗河等含水体,容易引起隔离岩层失稳,从而引起灾害。尤其是在水体下采矿,应经过专门论证以及采取专门的防治措施。另外,矿坑突水往往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软弱破碎带及断裂构造,造成顶、底板的稳定性差。
深井岩爆
在我国,当硬岩矿山开采深度超过600m即公认为深部开采。近年,部分金属矿山进入1000m以下深部开采,高应力条件下的硬岩层往往会发生地下岩爆。岩爆问题已是困扰采矿正常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岩爆是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硬脆性围岩因开挖卸荷导致洞壁应力分异,储存于岩体中的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因而产生爆裂松脱、剥落、弹射甚至抛掷现象的一种动力失稳地质灾害。它可
浅析如何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