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教乐学,开展自主学习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爱学”、“要学”、“会学”,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动脑、动口、动手,学得有趣,学得主动, 学得愉快,学得扎实。教师应转变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充当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好伙伴,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善教乐学;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主要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行为能实行有意识的自我选择、自我支配和自我调控,并具有与自觉活动学习态度相对应的,有规则的探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劳动,只有自觉主动的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那么,如何启动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开展自主学习呢?
一、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展自主学习
应用题一直是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令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对于应用题的教学,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社会背景和知识水平,为学生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策略。例如:“每辆面包车最多可坐8人,现有50个游客需要租几辆车”?时,我允许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生a: 8×6=48(人)6辆车最多能乘坐48人,多2个游客需租7辆车;生b:从50里依次减去8人,减6次后余2人,也需要7辆车;生c说:50里面有6个8多2个人还需1辆车,得出共7辆车;生d用小圆圈代表人,用长方形代表车,摆后得出7辆车,本堂课同学表现非常出色,能动脑、动手,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但这里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议一议、评一评,看哪种解题方法最优秀呢?虽然有的解题方法不是那么灵活、简便,但充分体现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也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并能用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乐中求知开展自主学习
数学课堂,应该是生机盎然,妙趣横生,充满
“体温”与人文精神的,这样的课堂,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幸福。教学中恰到好处的激趣,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状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采用了奶奶过六十岁生日分蛋糕的故事,边演示边讲解,奶奶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块,给了大表弟一块,二表弟看见了,大声说:“一块太少了,我要两块。”于是,奶奶把同样大的蛋糕平均分成8块,给了二表弟两块,小表妹看见了,急着说:“我最小,我要比二哥多一块。”奶奶只好把同样的蛋糕平均分成12块,给了小表妹三块。听完这个故事,老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后回答一些问题,表弟妹吃得一样多吗?谁吃得多一些呢?奶奶这样分公平吗?奶奶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呢?学生正在激烈地争论中,我拿出三个同样的圆请学生按照上面的分法图表示,教师点破这就是
“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后由学生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学生能乐中求知,由兴趣引发问题,由疑问产生探究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开展自主学习
教师钻研教材时,应努力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用数学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他们呈现求知若渴的状态,达到积极参与的目的。如教
善教乐学_开展自主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