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杭州“撤村建居”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气息的不断加深,城市土地和房产的价格急剧上升,“撤村建居”工作对新形势下的建设任务也带来了新的更重的压力。面对错综复杂的新形势给“撤村建居”带来的严峻挑战,各级党、政机关应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深入群众,切实制定“以利益广大人民群众”的“撤村建居”工作细则,细化政策方针、统一思想作风、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效能,针对现阶段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要在切切实实保护广大人民利益的前提下,大胆地、稳妥地、有序地解决和推进,确保城市化建设的稳步持续发展。
[关键词]:撤村建居;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撤村建居是一项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落实党的政策方针的重要举措,对各地政府来说又是一项新的考核领导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标准,真正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这项工作落实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城市的发展战略方向、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状况、关系到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
杭州随着国家农村改革和城市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已经完全摆脱了曾经“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的情景;相反,目前已基本具备了
“建设大都市、发展生态城”的战略条件。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往城市边缘的农村正逐步向城市建设新标准的方向迈进,城郊结合部的建设任务和建设矛盾相对比较繁重和突出。正值党中央大力要求“新农村建设”之际,各地政府也均纷纷响应党中央号召,组织相关部门人员,采取切实措施,“为人民服务”。杭州自1998年首批“撤村建居”试点至今的十五年以来,积极深入、不断摸索、逐步推进,但随着市场经济氛围的不断加深,城市土地和房产价格的急剧上升,当今的“撤村建居”工作也在不断萌发新的问题,“制度欠新、保障不全、撤村困难、建居滞后”的问题尤为突出,对新形势下的建设任务也带来了新的更重的压力。由此,“撤村建居”的工作又更新更深的摆在了“政府”和“人民”的面前,既是政府政绩的重要工作体现方面,又是老百姓真正过好生活的切实途径。
二、“撤村建居”的现状
杭州自1998年首批“撤村建居”试点至今,已经计划批复改造达159个行政村,其中目前正处改造的近90个行政村,大部分集中在城市控规范围内的城郊边缘农村,其中第一批试点村(如景芳村、近江村、半道红村、五联村等)已于早期建设完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改造建设后社区运转情况良好,人们安居乐业。
近年来,杭州通过钱江新城、之江板块等大区域项目的建设和带动,农居实施旧村改造、拆旧建新,农民实施农转非、农民变市民,行政村实施撤村建居、旧村落变新社区。原乡(镇)、村级封闭管理模式基本打破,已经撤村建居后的农民融入现代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杭州全市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展,中心市区面积以原有683平方公里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全市乡镇的数量不断减少,街道、社区数量明显增加。但随着市场经济气息的不断加深,城市土地和房产的价格急剧上升,其后
“撤村建居”工作也在不断萌发新的问题,对新形势下的建设任务也带来了新的更重的压力。主要面临问题有:
,动迁工作滞于推进
第一,村民对拆迁的态度冷淡。
据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杭州“城中村”村民每户房屋出租收入基本在每年10万元左右,长期形成的
浅谈杭州“撤村建居”的现状与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