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会计准则之债务重组
[ 论文关键词]: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现值
[ 论文摘要]:为适应会计国际趋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dDdtt
,使会计信息能够SSBBww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各种复杂
的现实经济业务,2006年财政部对准则进行了修订,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本文以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2001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为依据探讨了有关债务重组的定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8tTt8、新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债务重组中的会计准则问题。
一、引言
为规范债务重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1998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 1]。该准则以公允价值作为dddtt入账基准,债务重组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然而实际8ttt8工作中,许多
8ttt8
公司却利用
t8. com
准则中的这种规定进行盈余管理,一些
8 tt
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把债务重组视为保牌、摘帽的法宝。为了dd dtt. com利润操纵,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 2]。将非现金资产抵债的计价基础由公允价值改为账面价值,债务人因债务重组产生的差额不再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而是8ttt8全部8ttT8计入“资本公积”,从而避免了对公允价值的滥用,抑制了部分利润操纵行为。但是dddTt这种规定有悖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难以协调。在充分考虑到经济环境变化以及修订前准则实施情况8 tt t 8. com的基础上,2006年财政部对准则进行了修订,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3],重新定义了债务重组的概念,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本文根据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称新准则)和2001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称旧准则)探讨了有关债务重组的定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8tTt8、新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债务重组中的会计准则问题。
二、债务重组定义
国际上对债务重组所下的定义从总体来讲反映了两种思路,一种是广义的债务重组,一种是狭义的债务重组。广义的债务重组认为所有8 tt 涉及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都应视作债务重组。最能体现
ssbbWw
这种思想、最具代表性的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会计指南第11号将债务重组定义为:“为了dd dtt. com改变或解除债务人对现存债务的责任而采取的行动,其中不包括www .ddd tt. com债务的消除和可转换债券转为股权”。狭义的债务重组认为只有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且债权人对债务人做出了让步事项的才视作债务重组。最能体现
ssbbWw
这种思想的是美国。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 15号公告的定义是:“债权人因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基于经济上或法律上的原因,对债务人做出的平常不愿考虑的让步事项”。
新准则[ 3]把债务重组定义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8 tt t 8. com下,债权人按照<8ttt8table>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新准则把“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作为dddtt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把“让步”作为dddtt债务重组的必要条件。而旧准则[ 2]的定义是:“债权人按照<8tt
浅谈新会计准则之债务重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