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共生,成果共享
稷下中学杨道刚
“同课异构”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的目的是把同课教材放在同一个平台,围绕学科的理念和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力图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不同的著力点,在思维和行动上的多元化,给课堂上注入更多的活力,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探索,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展示。
12月4日,我有幸在遄台中学听取了康国红、耿丽萍和李洪忠三位老师的课,收获多多啊!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各自展示了对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理解和思考,给我们提供了在教学设计上的宝贵经验。
听了三位教师的数学研究课后,感触比较深。
我认为:三节数学课的准备都很充分,“同课异构”特点鲜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比较准确,课堂教学的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特别是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的细微变革,促使课堂学习由注重学生个体发展,进一步拓展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课堂上,三位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一些经验和感性认识,围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断的发现它们间的特点。让学生在发现、思考和讨论中交流,通过进一步的归纳循序渐进的去突破重点,去解决难点。
在每一个环节的引入和联系上,老师的语言比较简练,针对性很强,给人清晰、质朴的感觉。课堂上学生积极的参与、细微的观察;老师耐心的倾听、充分的肯定,学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李洪忠老师的鼓励性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得到提升,同时,李老师还注意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我以后的教学提供帮助。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学习创新,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发挥得相当充分。康老师采用多种方法解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体现了康老师的精
同课异构共赏体会(杨道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