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法, 知行合一
在学校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在于引导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目前,衡水学院深入开展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已初见成效,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学风、校风进一步好转。
团队优势,宣讲内容主题化
2013年4月上旬,校党委对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认真谋划部署,决定对全校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国梦主题宣讲教育,并对宣讲内容作了总体安排,要求宣讲内容要具体化、主题化,要针对时代特点和青年学生的思想现状,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在不断增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校党委整合全校教育教学资源,以社科部、法政学院教师和政工干部队伍等为依托开展专题研究,审定主题宣讲内容,制定宣讲计划。接着,校党委选调17名理论骨干教师和中层干部组成了宣讲团队,共享学术资源,集体备课,联合制作了主题内容鲜明、声图像并茂、具有时代特征和感染力的教学课件,为全校开展中国梦宣讲提供了良好条件。
宣讲团队利用两个月的各周周末,对全校所有专业、、辅导员举办了中国梦主题宣讲教育系列讲座。课堂上,师生互动精神饱满,分组讨论热情高涨。课后学生反响强烈,纷纷拷贝教学课件以便反复观看。
“中国梦”开始引燃校园,“中国梦”一词也成为广大师生的流行语和口头禅,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取得良好开端。
创新教育形式,活动载体多样化
组织载体科学化在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中,学校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模式。纵向以“校――系――室”“校――处――室”“校党委――院党总支――党支部”为线,横向以学校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和院系为纽带,将各项中国梦主题教育工作逐层分解、逐项落实,为中国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学校在校园广场举办的“青春筑梦”主题文艺晚会,有5000多名师生观看演出,晚会主办、协办和演出的单位团体共有17家,由于组织得当,晚会现场隆重热烈,秩序井然,超出了预期的活动教育效果。
教学载体形象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进行中国梦主题教育时,避免以往“居高临下”的说教式教学方式,积极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身边发生的具体人物、案例,通过形象化的教学载体,使大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解读中国梦,深刻了解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同时,把班会纳入课堂,把中国梦融入班会等活动,也提高了教育实效。
活动载体艺术化学校结合校园文化,寓教于乐,开展了中国梦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如主题摄影比赛、微电影大赛、校园歌手大赛、红色音乐剧比赛、戏剧小品比赛和才艺大赛等。学生将中国梦主题与艺术载体相结合,展示才艺,抒发情怀,寄语青春,放飞梦想。师生联合创作出了许多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艺术作品。其中,微电影《小小的梦想》和《落珠殇》、音乐剧《爱的音符》、小品《无声的爱》、歌舞《放飞梦想》等7项艺术作品被河北省教育厅推荐参加全国高校第二届廉洁文化作品大赛总决赛。
宣传载体网络化为切实把握中国梦宣讲教育的主动权、主导权,学校利用橱窗、教室走廊等校内公共场所的宣传媒介张贴主题宣传海报,利用校园网、广播、报纸、短信平台以及微博、微信等
创新方法, 知行合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