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字理识字,感受汉字形体之美
字理,即汉字的组构规律。我们的祖先运用“六书”创造了汉字。汉字是根据所表达的意义来构形的,因而汉字在表意的同时又有了形体之美,这是西方的表音文字所没有的功能。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书法教育则是传统美育的基础。我们语文老师有责任启蒙孩子热爱祖国的文字,有义务指导孩子写对汉字、写好汉字。
一、认清写字现状,走出汉字书写边缘
回首小学的写字教学,着实令人汗颜。社会误以为电脑打字足以代替手写;学校的写字课成了语文教师的“殖民地”;学生则认为只要成绩好,字写得好坏无所谓。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了学生字写不好,写错别字,甚至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写字教学的处境令人担忧。《光明日报》曾展开“从手写汉字看文化传承系列报道①-⑥大讨论”,呼吁全民拯救汉字书写。
二、依据字理熟记字形,感受形体之美
汉字源远流长,它起源于象形,表现于图画。古人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描画出来,创造了“象形字”,它的字形就像它要表意的事物的样子。如“火“字是燃烧着的火焰。点、撇、撇、捺就是火焰的样子。“川”是向前流淌的河流,这三笔就像流淌着的水。前印度总理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它的每一个字就像一首诗、一幅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故引导学生依据字理,可以情趣盎然地认清字形,并从中感受汉字的形体之美。
案例:学习“阳”字
师:(在黑板上画三座连绵的山简笔画)这是什么?
生:是山。
师:(在山的上面画一个火红的太阳)这是――
生:太阳。
师:太阳从山上升起来了。看到这美丽的景象,古人创造了一个“阳”字。
师:看,左边的“阝”横倒着像山岭,横撇弯钩是山岭的轮廓,一横是地平线;右边的“日”是太阳,它从山上升起来了。
案例二:学习“瓜”字。
师:(出示瓜儿挂满藤蔓图)
生:(惊讶)好多瓜呀!
师:这瓜挂在哪里呀?
生:(上黑板指着藤蔓)在这里。
师:对,这是瓜儿的藤蔓,一个个的瓜儿就挂在藤蔓下。
师:古人是怎样写“瓜”字的呢?(出示)仔细看,瓜在哪?藤蔓在哪?
生:(指对了)
师:(出示“瓜”的楷体字)今天,“瓜”字是这样写的。我们一起来书空。
生:书空笔画。
师:大家猜猜,“瓜”字的哪些笔画是藤蔓?
生:第一笔撇,第二笔竖撇和第五笔捺都是藤蔓。
师:(指着字的笔画)第三笔竖提和第四笔点就像挂在藤蔓中间的一个瓜儿。
依据字理,适当运用简笔画,激活了学生记忆的形象思维。学生准确地理解了“阝”是指“山岭”,而不是指“左边的耳朵”;“瓜”是藤蔓上结着的瓜,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汉字不再是枯燥、抽象的笔画符号,汉字的每一笔都有着丰富的意象。
三、渗透字理,规范书写,培养良好习惯
汉字字形优美、端庄,笔画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结构疏密得当、错落有致,严谨而又富于变化。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发掘汉字本身美的因素,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还必须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课堂上(低年级)只要是提笔写字,我都让孩子念口诀:脚平肩平背挺直,写字做到“三个一”(手握笔,一寸间;胸离桌,一拳头;眼看纸,一尺远)。通过简单的儿歌来强化书写的正确的姿势,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庞中
依托字理识字,感受汉字形体之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