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缺损39例报告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菱形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12年1月,我们应用菱形皮瓣修复色素痣、瘢痕、体表肿瘤等切除术后皮肤缺损患者39例,术中将病变组织行圆形或椭圆形切除,与缺损邻近处设计菱形皮瓣,将菱形皮瓣转移修复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切口Ⅰ期愈合,形态满意。结论:菱形皮瓣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理想的选择,其效果满意,方法简便
如何修复因体表色素痣、瘢痕、肿瘤等切除后遗留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是整形外科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在颜面部,其不仅要求手术简单、快捷,而且还要考虑术后形态效果,因此,应用局部皮瓣修复皮肤缺损是较好的选择,菱形皮瓣是临床上常用的局部皮瓣之一,2005年1月―2012年1月,我们应用菱形皮瓣修复色素痣、瘢痕、体表肿瘤等切除术后皮肤缺损患者39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9例,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18―66岁,皮肤缺损由于色素痣切除20例,基底细胞癌切除5例,瘢痕切除8例,皮脂腺囊肿6例,缺损分别位于头部、面部、颈部。×
:
:将要切除之病变组织设计成圆形或椭圆形,于圆的外侧设计一菱形皮瓣,(如图所示)A-B=A-D=DE=EF,<DEF=60
手术方法: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将病变组织按设计行圆形或椭圆形切除,切口距病变边缘:色素痣、瘢痕等良性病变1-2mm,基底细胞癌为5mm,按设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根据病变深度在深筋膜浅层或浅筋膜深层潜行分离形成CDEF,分离皮瓣至无张力转移至缺损区,先定点缝合DF,再用5-0可吸收线缝合皮瓣供区皮下,最后用6-0尼龙线缝合皮肤,根据皮瓣大小及创面情况决定是否放置皮瓣下引流条,术后24h拔除引流条,术后8―12天拆除缝线。
2 讨论
在颜面部五官聚集,修复创面的原则为既要保障病变组织的彻底切除,又要考虑到切口或创面愈合后产生极少的瘢痕,最低限度地减少继发畸形,其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
非手术方法相对多些,尤其在非手术治疗科室,非手术治疗的优点方便,易于普及,但其适应症仅为直径在1-2mm,浅表层,诊断明确的非交界痣或混合痣。
,可用手术治疗原则,手术治疗的方法通常有单纯切除缝合,与
菱形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缺损39例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