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歌曲的演唱
摘要:儿童歌曲是反映孩子们天真活泼性格的一类歌曲,它以纯朴的语言为基础,简洁、朗朗上口的弦律为特色,形成了具有儿童歌曲的独特风格。让孩子们唱好一首歌,必须有着多方面的相互结合:其一,望、闻、问、切,在儿童歌曲演唱中的运用;其二,情感的加入,在演唱时的重要性;其三,语言在歌曲演唱时的作用。三者有效的结合,才具备唱好一首歌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望、闻、问、切、情感、语言
歌唱,是人的本能,是人们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像韩娥、秦青这些有史可查的著名歌手和声乐教师。孩子们喜爱歌唱,那是因为歌唱能给他们带来快乐,那是他们的天性;而如何唱好歌,则是孩子们的渴望。现今儿童的歌唱有两种状态,一是用纯净、优美、轻松的声音歌唱,给人以轻松自然的感觉;二是大声喊叫,喉音和混浊音参杂在一起,给人以声嘶力竭的感觉。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歌唱,不仅要注意“唱什么歌”,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怎样唱歌”,即“用什么样的声音唱歌”。
一、“望、闻、问、切”在儿童歌唱中的运用
众所周知,我国中医疗法中的“望、闻、问、切”经历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孕育着切实可行的认知人体生理状态的诊哩诊法,堪称医学之瑰宝,其中,在儿童歌唱中
“望、闻、问、切”也能有效运用其中。
(一)望
直观的教学模式,指教学的表里辩证方法。“望”以视知觉为媒介。
1、首先,人体的整体作为一件发声乐器,采取正确的歌唱姿势非常重要,自然站立或端正坐姿。“望”可以引导学生整个身体积极放松的状态,为歌唱发声运动奠定良好的器官协调基础,是“望”的普遍性功能。
2、通过“望”可做具体的、针对性强的研究。例如:对学生喉位的紧、卡、压、高音唱不上去等现象,可以通过“打哈欠”“张大嘴”方法做示范,让学生反复进行模仿引导以外形调节喉位的舒张适度,进而以最适宜个体的“打开”形态,把呼吸与喉咙的松弛联系起来,方便歌曲的演唱。“望”老师的手势,学生能唱整齐;“望”老师的指挥,学生能唱准确;“望”老师的表情,学生能更有激情的演唱。如此等等,是“望”的特殊性。
3、要想唱好一首歌,气息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切歌唱情绪的变化、力度的变化都与呼吸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望”中引导学生进行歌唱前的呼吸,很直观。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演示正确的胸腹式呼吸法进行吸气。要求如下:
1)放松而端正站立(同歌唱姿势),双手插腰,插腰位置为两胯腰骨靠上,同时用鼻闻花香式吸气,用模仿自行车刹气“嘶”的声音平稳呼气,这样是正确的呼吸方式。
2)用吓一跳的感觉瞬间的气息吸入。
3)让年龄偏小的孩子嗅香味物体,或在游戏中练习呼吸如“吹泡泡”(练习气息的控制力);还可模仿火车汽笛“鸣”来体会声音高位置。
4)让年龄偏大的学生练吹烛火,吹而不灭,吹纸条,弯而不倒,练气息的平稳。
有了良好的气息,才具备唱好歌的前提,可以唱出一首好听歌的可能性,因此“望”式教学在儿童歌曲演唱中起着直观,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闻
指声乐教学中虚实辩证方法,以听觉为媒介,歌唱是系统运动,声音可看作为系统信息的总和。例如:声音之所以给人听起来感到“轻细”“浮浅”或“粗壮”,主要是共鸣腔容积极的大小与声带震动部分的多少共同造成的,而声音的“结实”“清晰”或“宽松”则主要是气息的问题等等。因此,以
浅谈儿童歌曲的演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