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中小学校科技教育发展规划(讨论稿)0412
(2014年—2018年)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提高中小学科技教育质量,规范我区科普教育的管理,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二五”规划》,特制订《静安区中小学校科技教育五年发展规划(2014—2018)》。
一、静安区科技教育发展与回顾(2008-2013)
(一)主要成效
区教育局不断深化改革中小学校科技教育运行模式,在区域各学校齐心协力下,活动中心充分整合各校科普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各项科普教育、科技竞赛和科普实践等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可持续发展,取得了实效并顺利完成了区科技教育五年发展规划的目标。
五年来,我区学生获奖4352项,以每年以超10%比例增长,形势喜人;学生获得发明专利1200多项;先后有10所学校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示范学校,9所学校获得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和试点学校,7所学校被评为静安区科技特色学校;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还率先创建了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平台----——“创意梦工厂”,成为了全市的典范。静安区科技教育初步形成了特色,走在了全市前列。
(二)发展优势
1、我区重视学校科技教育,政策、机制、经费等都有保障。
2、我区为高端商务区,社会发展水平高,知识创新的理念引领全市。
3、我区科技示范特色校和市级知识产权学校比例高,科普教育热情高,基础较好。
4、我区建有“创意梦工厂”,“少年科学院”等区域科技实践平台,实施个性化的创新教育有保障。
(三)存在问题
1、与兄弟区相比,无论从学校数还是学生数,差距比较大----参加市级重点科技竞赛活动的规模和塔尖效应很难体现。
2、市级一些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规则发生了指向性倾斜----我区在这类项目中获奖数量和获奖等第难以长期保持与突破。
3、科技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教师面临工作量大,压力大的挑战----——学校科技方面师资力量不足,有影响力的科技名师更少。
4、科技特长生成长条件不完备,通道也不够宽----影响我区学生科技特长的培养成长。
5、区域内缺少大专院校等科研机构,院所类型的社会资源严重不足----难以形成学生科技创新研究和指导的优势。
6、与部分科技教育强区横向相比----部分市科技示范校的设施和科技教师配备处于劣势,支点学校的示范效应减弱。
二、发展目标和思路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市教育改革‘十二五’规划”为指南,聚焦“十二五”静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体现静安个性化教育特点,不断创新科技教育工作思路,构建个性化的科技教育课程,促进静安区青少年科学素质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思路
根据规划,依托项目,上下联动,校内外有效衔接,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1、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努力创设个性化科技教育课程,实现校内外科技教育的有效衔接。
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面向所有学生,根据不同所个性?和需求,提高科技活
静安区学校五年科技教育发展计划讨论稿-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